对射光幕、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81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射光幕、检测系统,对射光幕的发射器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接收器通过接收管接收探测光束;对射光幕在检测工作模式的不同扫描周期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发光管发出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控制放大电路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控制指示单元显示一个预设周期内接收管能接收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指示单元显示接收管在一个预设周期内能成功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从而根据该次数调整接收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使此次数的数值到最大状态,实现了发光管与接收管的对准,消除了焊接、装配和安装等原因引起的偏差,改善了对射光幕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射光幕、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射光幕、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对射光幕是一种用于检查是否有物体进入了特定区域的检测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各种机械设备上。它的用途包括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或肢体伸入了危险区域,检测传送装置上的工件是否到达了预定位置,测量物体的外形尺寸等。对射光幕一般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两者对向安装在待检测区域的两端。对射光幕中发射器内装有多个发光管,能发出多个光束,接收器内则装有多个的接收管,每个接收管对应发射器中的一个发光管,能接收到发光管发出的探测光束。当发射器内的发光管多于一个时,为了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发射器内的发光管通常以周期性轮流点亮的方式工作,也就是先由其中一个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而接收器的对应的接收管试图接收这些探测光束,完成后再由另一个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同时相对应的另一个接收管再试图接收探测光束,如此轮流直到发射器内的所有发光管都发射过探测光束后方结束本次周期。业内通常将这样一个轮流点亮所有发光管的工作周期称作对射光幕的扫描周期。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如果接收器内的所有接收管都能成功接收到发射器中对应的发光管发出的探测光束,则可判定没有物体进入检测范围。对射光幕依赖发射和接收特定的探测光束来检测物体,故此除了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以外最影响其工作可靠性的莫过于外部环境光源。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环境光源常常无可避免,照明用的日光灯或者金属焊接时发出的电弧光都能成为对射光幕的外在噪声源,当对射光幕中的接收器收到环境光源的光强大于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光强度的一定比例时,对射光幕中的接收器就可能会出现误判,继而错误地发出检测到物体的信号。因此,为了保证对射光幕的工作可靠,必须尽量提高接收器的接收信噪比,显然,在环境光源不变时,只有当发射器内的所有发光管都能一一对准接收器内的对应接收管时,接收管收到的由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光强度才最高,此时对射光幕才拥有最强的抗环境光源干扰能力以及最高的工作可靠性。然而,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实现,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对射光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安装距离比较远,最远时甚至可达50米或以上,轻微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偏差都会带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另一方面,发射器和接收器内部的发光管、接收管和线路板在焊接和装配时同样存在偏差,外部的整体精确对齐并不能保证内部的发光管和接收管也能必然地准确对好。为了提高安装时对齐的准确度,市面上已有部分对射光幕设有专用的安装对齐装置,这类产品的发射器或接收器上安设有激光发射器,在安装光幕时,先将设有激光发射器的一侧安装好,然后打开激光发射器,再依据激光光线的指示安装另一侧。这类方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安装偏差的问题,但对于内部器件焊接和装配引起的偏差则无能为力,当光幕的探测范围比较大时,这些偏差并不可忽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对射光幕、检测系统,能够通过发射器中的控制电路控制发光管在不同扫描周期发出的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通过改变接收器中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方式调节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并利用指示单元显示接收管在一个预设周期内能成功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从而根据该次数调整接收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使此次数的数值到最大状态,实现了发光管与接收管的对准,消除了焊接和装配引起的安装偏差,改善了对射光幕的工作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对射光幕,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管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发光管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所述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管、与接收管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与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的指示单元,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接收所述探测光束;所述对射光幕在检测工作模式的不同扫描周期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控制所述放大电路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显示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进一步地,所述指示单元包括显示器,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次数,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屏、数码管、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指示单元还包括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计数器获取在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器具有32个发光强度等级,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发出32种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具有32种放大倍数等级,所述放大电路使用32种不同放大倍数放大所述接收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接收由所述发射器中的所述发光管发出的探测光束。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对射光幕,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物体送入检测区域,所述对射光幕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外侧,用于检测所述物体是否进入检测区域;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管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发光管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所述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管、与接收管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与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的指示单元,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接收所述探测光束;所述对射光幕在检测工作模式的不同扫描周期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控制所述放大电路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显示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进一步地,所述指示单元包括显示器,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次数,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屏、数码管、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指示单元还包括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计数器获取在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器具有32个发光强度等级,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发出32种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器具有32种放大倍数等级,所述放大电路使用32种不同放大倍数放大所述接收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接收所述发射器中的所述发光管发出的探测光束。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发射器中的控制电路控制发光管在不同扫描周期发出的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通过改变接收器中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方式调节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并利用指示单元显示接收管在一个预设周期内能成功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从而根据该次数调整接收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使此次数的数值到达最大状态,实现了发光管与接收管的对准,消除了焊接、装配和安装引起的偏差,改善了对射光幕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对射光幕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对射光幕的接收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n所述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管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发光管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n所述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管、与接收管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与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的指示单元,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接收所述探测光束;/n所述对射光幕在检测工作模式的不同扫描周期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控制所述放大电路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显示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
所述发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管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发光管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探测光束;
所述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管、与接收管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与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的指示单元,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接收所述探测光束;
所述对射光幕在检测工作模式的不同扫描周期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发出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或控制所述放大电路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显示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包括显示器,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次数,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屏、数码管、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还包括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指示单元通过所述计数器获取在一个预设周期内所述接收管能接收到所述探测光束的扫描周期次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具有32个发光强度等级,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发出32种不同强度的探测光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有32种放大倍数等级,所述放大电路使用32种不同放大倍数放大所述接收管在检测工作模式中接收由所述发射器中的所述发光管发出的探测光束。


6.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对射光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丽徐建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