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879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具体包括:繁养稻田的选择与田间工程改造、亲本的选择与培育、繁育区稻田的管理、养殖区稻田的准备与处理、虾苗的培育、捕捞与投放、养殖区稻田的管理、成虾的投饲与捕捞。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繁养分离方法,并公开了繁育区和养殖区的具体管理方法,包括调控繁育区和养殖区的面积比例,严格调控繁育区和养殖区中虾苗的投放比例和密度、根据不同时期的气候特点严格调控水位及水质,并在养殖区种植水草以改善水质提高溶氧量等,可有效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高效利用稻田空间,形成有序繁养、可控化生产,从而有利于小龙虾的提早上市并养殖出高品质大规格的虾(80%的商品虾规格可达30g以上),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A separation method of crayfish breeding in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龙虾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蝲蛄科、原螯虾属,头部和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肉质鲜美,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并且小龙虾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食杂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人工商品性养殖。当前小龙虾养殖较为粗放,一般是养繁一体的养殖模式,然而养繁一体的模式容易造成虾塘养殖密度难以控制,无法精准投放养殖用品、合理调控池塘水质,进而导致水体恶化,小龙虾病变加重,投入成本亏损等,同时还会影响到商品虾的规格和品质,这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高效利用稻田空间、有序繁养产出高品质大规格虾的养殖方法。专利CN110367162A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育养分离的养殖方法,具体为采用育养分离的养殖模式,育苗区进行虾苗培育,为养成区提供虾苗;养成区通过精准投放、密度控制可控化生产,加快长势,保障规格;后期捕捞养成区成虾对育苗区补充亲本,做到功能分离、生产衔接、互相促进、循环养殖和可持续经营。然而该专利未公开育养区和养成区的具体管理方法,如稻田的水深水质调控,亲本虾的投放比例、饲料的选择与投喂量等,同时该专利中育苗区与养成区的面积比例为1:9会导致繁育区需为养成区提供更多的虾苗,不仅不利于小龙虾的提早上市,而且会导致养殖出来的小龙虾规格小且体质差,不利于养殖高品质大规格的小龙虾,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大规格龙虾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创新小龙虾养殖模式,改进养殖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并具体公开了繁育区和养殖区的稻田管理办法,以养殖出高品质大规格的小龙虾,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繁养稻田的选择与田间工程改造:选择合适的稻田并改造,将所述稻田分为繁育区和养殖区,所述繁育区和所述养殖区的稻田面积比为1:4-5,即1亩繁育区的虾苗可以投放至4-5亩养殖区中,其中养殖区的面积过低会导致小龙虾密度过低,影响经济效益,而养殖区的面积过高导致繁育区需提供的虾苗更多,因此虾苗更小且体质差,从而影响了成虾的品质和规格,也不利于小龙虾的提早上市;S2、亲本的选择与培育:选择规格为25-40g的健康虾作为亲本,于7月中旬,按照雌雄比3:1的比例每亩投放20-30kg至所述繁育区,投放后次日开始每天投喂饲料,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6%,其中由于小龙虾的交配是乱交制,1雌可配多雄,因此雌雄比3:1可使亲本交配产卵率在生产时间过程中最高,而饲料的投喂量的高低会影响影响水质、增加成本或影响小龙虾品质;S3、繁育区稻田的管理:10月中旬水稻收割后,使用生石灰50-75kg/亩均匀分布于稻田,晒田2周后缓慢灌水,并控制越冬期间稻田内水位为0.4-0.5m,翌年3月温度回升期,控制稻田水位控制在0.3m,其中越冬期间调节稻田水位以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避免小龙虾因温度过低死亡,3月温度回升期适当降低水位可促使洞穴内的抱卵虾或抱幼虾尽早出洞孵化或育幼,以利于小龙虾的提早上市;S4、养殖区稻田的准备与处理:于12月在所述养殖区的围沟处种植水草,所述水草的田间移栽行距9-10m,株距6-8m,每株直径0.2-0.4m,并控制水深为0.3-0.4m,通过种植水草可增加水体溶氧量,调节水质,同时严格控制水草的行距、株距、直径以及水深,有利于水草生长同时避免水草疯长遮盖水面导致水体缺氧水草坏死等情况;S5、虾苗的培育、捕捞与投放: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日下午5时按虾体重的3-6%投喂饲料,3月中旬开始捕苗并转苗,具体为:选择来源于繁育区的,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壳青色淡、有活力的虾苗,运输至养殖区,当天起捕、当天投放,投放时间为上午9点前,规格为100-120尾/斤,放养密度为30-40kg/亩,严格控制养殖区的虾苗质量以及放养密度,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成虾生长快速且品质高,同时限定投放时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转苗过程小龙虾死亡;S6、养殖区稻田的管理:调控水深和水质,其中水深的调控具体为:3月至4月中旬,田面水位控制在0.3-0.4m,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水深控制在0.6-0.8m;水质的调控具体为:加入生物有机肥调控水草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控制溶氧量为3mg/L以上,同时调节水体的透明度为0.3-0.4m,pH为8.0-8.8,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可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小龙虾死亡,加入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水草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了光合作用并增大了水体溶氧量,同时水体透明度和pH的调节可避免病害的发生,更利于小龙虾的生长发育;S7、成虾的投饲与捕捞:饲料的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6%,小龙虾苗养殖30-35天后,4-6月在所述养殖区的整个池塘中捕捞体质健壮、肉质饱满的虾上市,7-9月在所述养殖区的围沟处捕捞肉质饱满的虾上市。优选地,所述繁育区的池埂坡比为1:2,池埂宽度2-3m,并开挖“回”型围沟一,围沟一宽2-3m,深度1-2m,围沟转角圆,并设置窄底沟,其中窄底沟可避免底部淤泥,同时便于调节繁育区的水位以及有利于亲本虾打洞、繁育。优选地,所述养殖区的池埂坡比为1:2.5,池埂宽度5-6m,同时开挖“回”型围沟二,所述围沟二宽4-5m,深度2-2.5m。优选地,在围沟一和围沟二开挖过程中,在靠近交通道边留出U形机耕道,所述机耕道宽5-6m,所述机耕道的U形最底部低于田面0.3-0.5m,从而方便插秧机和收割机进出稻田。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30%、步骤S5中所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步骤S7中所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8%,小龙虾不同生长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其中蛋白含量过低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和品质,蛋白含量过高会增加养殖成本并且导致小龙虾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质。蛋白质含量30%的饲料最适宜亲虾繁殖,蛋白质含量40%的饲料最适宜虾苗生长,蛋白质含量28%的饲料则最适合成虾的生长。优选地,步骤S4中的所述水草为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种植伊乐藻不仅可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营养来源和栖息场所,便于小龙虾藏身,并利于夏季高温期间避暑降温,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并提高水体溶氧量。优选地,步骤S5中采用带草干运保湿法将来源于所述繁育区的虾苗运输至所述养殖区。即运输容器中不装水,仅在容器底部和顶部铺垫水草以保持湿润并避免虾体摩擦损伤,该运输方法方便快速,并且可保证转苗过程中较高的成活率。优选地,步骤S5中采用甩笼和长地笼联合捕苗,其中所述甩笼和所述长地笼的网孔孔径为18-25mm。优选地,步骤S6中采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的透明度和pH。生石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繁养稻田的选择与田间工程改造:选择合适的稻田并改造,将所述稻田分为繁育区和养殖区,所述繁育区和所述养殖区的稻田面积比为1:4-5;/nS2、亲本的选择与培育:选择规格为25-40g的健康虾作为亲本,于7月中旬,按照雌雄比3:1的比例每亩投放20-30kg至所述繁育区,投放后次日开始每天投喂饲料,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6%;/nS3、繁育区稻田的管理:10月中旬水稻收割后,使用生石灰50-75kg/亩均匀分布于稻田,晒田2周后缓慢灌水,并控制越冬期间稻田内水位为0.4-0.5m,翌年3月温度回升期,控制稻田水位控制在0.3m;/nS4、养殖区稻田的准备与处理:于12月在所述养殖区的围沟处种植水草,所述水草的田间移栽行距9-10m,株距6-8m,每株直径0.2-0.4m,并控制水深为0.3-0.4m;/nS5、虾苗的培育、捕捞与投放: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日下午5时按虾体重的3-6%投喂饲料,3月中旬开始捕苗并转苗,具体为:选择来源于繁育区的,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壳青色淡、有活力的虾苗,运输至养殖区,当天起捕、当天投放,投放时间为上午9点前,规格为100-120尾/斤,放养密度为30-40kg/亩;/nS6、养殖区稻田的管理:调控水深和水质,其中水深的调控具体为:3月至4月中旬,田面水位控制在0.3-0.4m,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水深控制在0.6-0.8m;水质的调控具体为:加入生物有机肥调控水草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控制溶氧量为3mg/L以上,同时调节水体的透明度为0.3-0.4m,pH为8.0-8.8;/nS7、成虾的投饲与捕捞:饲料的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6%,小龙虾苗养殖30-35天后,4-6月在所述养殖区的整个池塘中捕捞体质健壮、肉质饱满的虾上市,7-9月在所述养殖区的围沟处捕捞肉质饱满的虾上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龙虾稻田繁养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繁养稻田的选择与田间工程改造:选择合适的稻田并改造,将所述稻田分为繁育区和养殖区,所述繁育区和所述养殖区的稻田面积比为1:4-5;
S2、亲本的选择与培育:选择规格为25-40g的健康虾作为亲本,于7月中旬,按照雌雄比3:1的比例每亩投放20-30kg至所述繁育区,投放后次日开始每天投喂饲料,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6%;
S3、繁育区稻田的管理:10月中旬水稻收割后,使用生石灰50-75kg/亩均匀分布于稻田,晒田2周后缓慢灌水,并控制越冬期间稻田内水位为0.4-0.5m,翌年3月温度回升期,控制稻田水位控制在0.3m;
S4、养殖区稻田的准备与处理:于12月在所述养殖区的围沟处种植水草,所述水草的田间移栽行距9-10m,株距6-8m,每株直径0.2-0.4m,并控制水深为0.3-0.4m;
S5、虾苗的培育、捕捞与投放: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日下午5时按虾体重的3-6%投喂饲料,3月中旬开始捕苗并转苗,具体为:选择来源于繁育区的,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壳青色淡、有活力的虾苗,运输至养殖区,当天起捕、当天投放,投放时间为上午9点前,规格为100-120尾/斤,放养密度为30-40kg/亩;
S6、养殖区稻田的管理:调控水深和水质,其中水深的调控具体为:3月至4月中旬,田面水位控制在0.3-0.4m,4月中旬至退水种稻期间,水深控制在0.6-0.8m;水质的调控具体为:加入生物有机肥调控水草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控制溶氧量为3mg/L以上,同时调节水体的透明度为0.3-0.4m,pH为8.0-8.8;
S7、成虾的投饲与捕捞:饲料的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6%,小龙虾苗养殖30-35天后,4-6月在所述养殖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泽茂刘永鑫翟艳花李丹袁军法梁宇辉石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