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78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避障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两侧面的移动滚轮,所述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多线激光雷达以及第一电子摄像头,所述机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多线激光雷达,所述机体的顶面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面设置有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所述机体的底面设置有毫米波雷达,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控制处理模块以及GPS定位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机体的底面设置毫米波雷达,使机器人具有了扫描所述机体下方区域的能力,提高了机器人的可避障碍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新一代信息
,尤其涉及避障机器人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是计算机控制领域中的新生事物,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智能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障碍物,灵活、实时的躲开这些障碍物是衡量其实用性的关键指标;因此具有避障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拥有相当高的社会价值,不仅可以代替人们在复杂甚至危险环境智能化作业,还可以广泛用于灾难营救、地质勘探等领域,对人类探索地球、了解自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军事领域与航天领域也迫切需要这种技术,用于侦察、排雷、无人作战等,提高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但是,现有的智能机器人的避障能力都比较弱,且存在一定的扫描盲区,导致其在一定情况下不能实现避障,或者不能实现精确避障。这不但限制了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而且无法保证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安全性。因此,亟需一种具有精确避障能力以及减少机器人扫描盲区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智能机器人具有扫描盲区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1)两侧面的移动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多线激光雷达(11)以及第一电子摄像头(13),所述机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多线激光雷达(12),所述机体(1)的顶面设置有容纳腔(15),所述容纳腔(15)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面(16)设置有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17),所述容纳腔(15)用于容纳所述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17),所述机体(1)的底面设置有毫米波雷达(18),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控制处理模块以及GPS定位模块,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移动滚轮(2)、所述第一多线激光雷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1)两侧面的移动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多线激光雷达(11)以及第一电子摄像头(13),所述机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多线激光雷达(12),所述机体(1)的顶面设置有容纳腔(15),所述容纳腔(15)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面(16)设置有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17),所述容纳腔(15)用于容纳所述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17),所述机体(1)的底面设置有毫米波雷达(18),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控制处理模块以及GPS定位模块,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移动滚轮(2)、所述第一多线激光雷达(11)、所述第二多线激光雷达(12)、所述第一电子摄像头(13)、所述升降机构、所述水平面全角扫描激光雷达(17)、所述毫米波雷达(18)以及所述GPS定位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摄像头(13)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多线激光雷达(11)的水平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避障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线激光雷达(11)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二多线激光雷达(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云峰张鹏佟大伟汤宝东刘杰周庭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讯飞互联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