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77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属于换热器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热流体进料口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所述第一热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热流体管的下方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所述第二热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下方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热流体管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所述第三热流体管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热流体管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目前换热耗能大,换热效果车,且不够稳定,达不到人们理想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属于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部端提高,在线在的化工、石油、动力、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工业生产中比不可少的一样装置,那就是换热器装置,在现有的技术中换热器装置比较的耗能,在运行时不够稳定,换热的效果比较差,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可能会给人们造成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部端提高,在线在的化工、石油、动力、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工业生产中比不可少的一样装置,那就是换热器装置,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目前换热耗能大,换热效果车,且不够稳定,达不到人们理想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壳、内壳和第一热流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壳,所述外壳的外部顶端一侧安装有热流体进料口,所述热流体进料口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所述第一热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热流体管的下方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所述第二热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下方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热流体管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所述第三热流体管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热流体管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优选的,所述热流体出料口安装在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的外部一侧安装有冷流体进料口,所述冷流体进料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冷流体管,所述第一冷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所述第一冷流体管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优选的,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冷流体管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冷流体管,所述第二冷流体管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优选的,所述隔离层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冷流体管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三冷流体管。优选的,所述第三冷流体管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三冷流体管的一端安装有冷流体出料口所述冷流体出料口安装在外壳的外部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部端提高,在线在的化工、石油、动力、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工业生产中比不可少的一样装置,那就是换热器装置,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目前换热耗能大,换热效果车,且不够稳定,达不到人们理想效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外壳,2-内壳,3-冷流体进料嘴,4-热流体进料口,5-热流体出料口,6-冷流体出料口,7-隔离层,8-缓冲弹簧,9-第一冷流体管,10-第一热流体管,11-第二冷流体管,12-第二热流体管,13-第三冷流体管,14-第三热流体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壳1、内壳2和第一热流体管10,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所述外壳1的外部顶端一侧安装有热流体进料口4,所述热流体进料口4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10,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下方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12,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下方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14,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流体出料口5安装在外壳1的外部,所述外壳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冷流体进料口3,所述冷流体进料口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冷流体管9,所述第一冷流体管9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第一冷流体管9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7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一冷流体管9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冷流体管11,所述第二冷流体管11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二冷流体管11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三冷流体管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冷流体管13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冷流体管13的一端安装有冷流体出料口6所述冷流体出料口6安装在外壳1的外部一侧。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将装置安装在需要工作的位置处,在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在外壳1的外部上端一侧安装有热流体进料口4,在热流体进料口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10,在第一热流体管10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一热流体管1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12,在第二热流体管12的上方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二热流体管12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14,在第三热流体管14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三热流体管14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5,热流体出料口5安装在外壳1的一侧,在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冷流体进料口3,在冷流体进料口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冷流体管9,在第一冷流体管9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一冷流体管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冷流体管11,在第二冷流体管11的上方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二冷流体管11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冷流体管13,在第三冷流体管13的上方安装有隔离层7,在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在第三冷流体管13的一端安装有冷流体出料口6,冷流体出料口6安装在外壳1的外部,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解决了目前换热耗能大,换热效果车,且不够稳定,达不到人们理想效果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壳(1)、内壳(2)和第一热流体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所述外壳(1)的外部顶端一侧安装有热流体进料口(4),所述热流体进料口(4)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10),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下方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12),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下方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14),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壳(1)、内壳(2)和第一热流体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所述外壳(1)的外部顶端一侧安装有热流体进料口(4),所述热流体进料口(4)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热流体管(10),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部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一热流体管(10)的下方一端安装有第二热流体管(12),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外侧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下方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二热流体管(12)的下方安装有第三热流体管(14),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外部安装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8),所述第三热流体管(14)的一端安装有热流体出料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出料口(5)安装在外壳(1)的外部,所述外壳(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冷流体进料口(3),所述冷流体进料口(3)的一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军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环宇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