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875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操作步骤为(1)枳壳种子脱毒处理;(2)枳壳种子播种:按照10粒枳壳种子接种100~300个孢子的用量,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河沙,播种萌芽后具有8~10片叶,株高10~15厘米的枳壳即为菌根种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柑橘砧木枳壳种子萌芽、菌根化育苗和移栽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繁育技术体系,为柑橘菌根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它植物的菌根化育苗,快速繁殖提供相关技术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菌根
,特别涉及一种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生产技术。
技术介绍
柑橘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和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木虱传播。感染黄龙病植株出现叶黄、凋落、根部腐烂等病症,果实畸形,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性难题,已严重制约柑橘产业的发展。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90%以上的陆生植物根系能与其建立共生关系。AM真菌能促进宿主植物对水分和土壤矿质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和利用,改善土壤生态,提高土壤的pH值,调节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宿主植物对贫瘠、干旱、病虫害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柑橘是菌根植物,柑橘根系根毛短且少,主要依赖AM真菌来增强吸收功能。利用菌根技术规模化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不仅能促进枳壳种苗生长,也能提高以枳壳为砧木的柑橘种苗质量。同时,柑橘菌根种苗在栽培下依靠菌根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增强抗逆性,这对提高柑橘种苗的移栽成活率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并且柑橘菌根种苗提高植株对土传病菌的抗病力。因此,培育脱毒柑橘菌根种苗是柑橘种苗培育的发展趋势。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分离得到一株柑橘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优势菌株—黄雷德克囊霉FS-1-106,用该菌株制成AM菌剂,在适宜的共生培养体系条件下,对柑橘砧木枳壳有显著的促生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枳壳种子脱毒处理;(2)枳壳种子播种:按照10粒枳壳种子接种100~300个孢子的用量,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河沙,播种萌芽后具有8~10片叶,株高10~15厘米的枳壳即为菌根种苗。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的枳壳种子脱毒处理为将枳壳种子在40℃水浴中预处理10分钟,然后再用53℃温水浸泡50分钟,期间不停搅拌,使温度均匀。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的基质为将新鲜土过20mm×20mm的孔筛,然后和河沙按照体积比1:1混合所得,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2~3厘米厚的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1~2厘米厚的河沙。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的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以三叶草为宿主,将黄雷德克囊霉FS-1-106的孢子接种于三叶草幼苗根系,接种量按照每盆三叶草使用1000~1500个孢子;种植于培养基质中,光照培养12~16周,即得黄雷德克囊霉菌丝;采用盆栽(780mm×350mm×250mm)生产模式,三叶草种植密度为50~80株/盆;(b)将步骤(a)中培养12~16周的三叶草停止浇水,待植株干枯后除去茎叶部分,保留根系,培养基质中所得菌丝、培养基质和保留的三叶草根系即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菌剂中孢子量为80~120个孢子/g,培养基质中除了有菌丝还含有黄雷德克囊霉的孢子。优选的是,步骤(a)中所述的黄雷德克囊霉FS-1-106,分类命名为黄雷德克囊霉(Redeckerafulvum)FS-1-106,核苷酸序列表如SEQIDNO:1所示,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20年05月25日,保藏号:CGMCCNo.19902。优选的是,步骤(a)中所述的培养基质为河沙和沸石成3:1体积比混合所得,混合后培养基质在121℃高压蒸汽下灭菌1h。优选的是,步骤(a)中培养期间每2周浇注浓度为50%的Hoagland营养液300~500mL。上述所得枳壳菌根种苗的应用:将步骤(2)中所得枳壳菌根种苗移栽到含有基质的柑橘专用育苗杯,栽培管理8~9个月,用于以枳壳为砧木的柑橘品种的接穗嫁接。优选的是,所述的栽培管理为枳壳菌根种苗移栽后遮荫15~20天,30天后按照正常枳壳种苗管理;随后,每2周喷施50%Hoagland营养液;90天后,每2~3周喷施1/1000的高氮低磷的复合肥(N:P:K=21:7:12)。优选的是,所述含有基质的柑橘专用育苗杯中的基质为按照体积份数比由新鲜土2份、谷壳1份、木糠1份、牛粪0.5份混合所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得菌剂对以枳壳为砧木的柑橘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适应力以及定殖力强,能促进植株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逆性;本专利技术将柑橘砧木枳壳种子萌芽、菌根化育苗和移栽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繁育技术体系,为柑橘菌根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它植物的菌根化育苗,快速繁殖提供相关技术依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株的孢子形态特征,其中,a为暗视野菌丝、孢子形态图(浮载剂:无菌水),b为明场中连点、孢壁结构形态(浮载剂:Melzer's试剂)图,c为明场中图例为100μm的菌丝、连孢菌丝、孢子形态(浮载剂:无菌水)图,d为明场中图例为50μm的孢子显色反应(乳酸酚棉蓝)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枳壳菌根种苗生长指标具体数据,AM为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根种苗,CK为对照组。图3是本专利技术枳壳菌根种苗,AM为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根种苗,CK为对照组。图4是本专利技术枳壳菌根与对照组根系侵染检测图,其中a为根内菌丝,b为对照组(CK),C为丛枝结构,D为泡囊结构。图5是枳壳菌根根系侵染率与对照组枳壳根系侵染率对比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过程中三叶草的生长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枳壳菌根种苗嫁接脐橙接穗的脐橙菌根种苗,其中,AM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所得菌根种苗,CK为对照组所得种苗。图8为黄雷德克囊霉FS-1-106分子系统发育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实际若无特殊说明,皆为市售所得。下列实施例中单位:天表示为d,每天表示为d-1,小时表示为h,分钟表示为min,秒表示为s;体积升表示为L,毫升表示为mL;度量单位米表示为m,厘米表示为cm,毫米表示为mm。实施例1一株黄雷德克囊霉FS-1-106的筛选过程如下:(1)取原始土样10~20g作为培养物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n(1)枳壳种子脱毒处理;/n(2)枳壳种子播种:按照10粒枳壳种子接种100~300个孢子的用量,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河沙,播种萌芽后具有8~10片叶,株高10~15厘米的枳壳即为菌根种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柑橘砧木枳壳菌根种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枳壳种子脱毒处理;
(2)枳壳种子播种:按照10粒枳壳种子接种100~300个孢子的用量,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河沙,播种萌芽后具有8~10片叶,株高10~15厘米的枳壳即为菌根种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枳壳种子脱毒处理为将枳壳种子在40℃水浴中预处理10分钟,然后再用53℃温水浸泡5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基质为新鲜土过筛后的与河沙按照体积比1:1混合所得,先在播种基质上撒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然后覆盖2~3厘米厚的基质,将步骤(1)中脱毒处理后所得枳壳种子在基质中播种,之后盖1~2厘米厚的河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以三叶草为宿主,将黄雷德克囊霉FS-1-106的孢子接种于三叶草幼苗根系,接种量按照每盆三叶草使用1000~1500个孢子;种植于培养基质中,光照培养12~16周,即得黄雷德克囊霉菌丝;采用盆栽(780mm×350mm×250mm)生产模式,三叶草种植密度为50~80株/盆;
(b)将步骤(a)中培养12~16周的三叶草停止浇水,待植株干枯后除去茎叶部分,保留根系,培养基质中所得菌丝、培养基质和保留的三叶草根系即黄雷德克囊霉FS-1-106菌剂,菌剂中孢子量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莲李冬萍刘金华钟泽橙汪茜宋娟张师音李栋程通胡柳罗文新陈廷速夏宁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厦门大学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