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71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包括增压筒,所述增压筒上部设置有柴油燃烧器,所述增压筒下部设置有燃烧炉膛,设置有增压增氧高压风机通过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增压筒输送至所述燃烧炉膛内,在所述燃烧炉膛下部设置远红外线转换室体。柴油燃烧转红外线加热装置避免了原被受热物体(即旧沥青路面或疏散的沥青混合料)油热、石料不热的现象,瓦楞式长矩形多孔转换板能够增加强度,耐高温、转红外线能力强,多孔带压热风射流效果好,该加热装置能使旧沥青路面或疏散的沥青混合料加热均匀,渗透效果好,对加热过的再生混合料摊铺路面密实度好,抗剪能力强,而且两侧接缝顺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沥青物料的加热。
技术介绍
一般的柴油燃烧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沥青混合料裹附着的油热,而石料内芯温度不足的现象,影响摊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沥青物料加热效果的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上部设置有柴油燃烧器(6),所述增压筒(1)下部设置有燃烧炉膛(2),设置有增压增氧高压风机(4)通过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增压筒(1)输送至所述燃烧炉膛(2)内,在所述燃烧炉膛(2)下部设置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筒(1)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筒(1.1),所述外筒(1.1)上部设置有增压进气口(1.5),在所述外筒(1.1)内设置有处于所述增压进气口(1.5)下部的引火管(1.4),在所述外筒(1.5)内处于所述引火管(1.4)下部设置有增压分气板(1.3),所述增压分气板(1.3)上设置有气孔,在所述外筒(1.1)侧部设置有回收进气孔(1.2),并在所述回收进气口(1.2)外侧设置有废气余热回收高压风机(5)。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炉膛(2)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罩(2.1),所述外罩(2.1)上部设置燃烧室体(2.3),所述燃烧室体(2.3)通过固定隔板(2.4)连接处于所述外罩(2.1)内的内燃烧室体(2.5),所述内燃烧室体(2.5)内设置分火头(2.6),所述分火头(2.6)通过分火头固定隔板(2.7)固定在所述内燃烧室体(2.5)中。进一步的,所述外罩(2.1)内设置有保温棉(2.2)。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形成以下结构:由主室体(4.8)和左右室体(4.7)组成,其处于外壳体(3.1)内,所述外壳体(3.1)内侧四周设置有回收风管(3.2),所述外壳体(3.1)内设置有内室体(3.4),所述内室体(3.4)内设置有远红外线转换网(3.5);所述内室体(3.4)内设置有内室体隔板(3.6),所述内室体隔板(3.6)用于将所述内室体(3.4)的热能导向至左右室体(3.7);所述主室体(4.8)和左右室体(4.7)通过连接铰链(4.9)形成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3.1)内设置有保温棉(3.3)。进一步的,设置有液压油缸(3.10),所述液压油缸(3.10)固定支点设置在所述主室体(3.8)上,所述液压油缸(3.10)的转动支点连接在所述左右室体(3.7)上。本技术的优点是:柴油燃烧转红外线加热装置避免了原被受热物体(即旧沥青路面或疏散的沥青混合料)油热、石料不热的现象,瓦楞式长矩形多孔转换板能够增加强度,耐高温、转红外线能力强,多孔带压热风射流效果好,该加热装置能使旧沥青路面或疏散的沥青混合料加热均匀,渗透效果好,对加热过的再生混合料摊铺路面密实度好,抗剪能力强,而且两侧接缝顺平。附图说明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增压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6、7为本技术燃烧炉膛的结构示意图。图8、9、10、11为本技术远红外线转换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上部设置有柴油燃烧器(6),所述增压筒(1)下部设置有燃烧炉膛(2),设置有增压增氧高压风机(4)通过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增压筒(1)输送至所述燃烧炉膛(2)内,在所述燃烧炉膛(2)下部设置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筒(1)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筒(1.1),所述外筒(1.1)上部设置有增压进气口(1.5),在所述外筒(1.1)内设置有处于所述增压进气口(1.5)下部的引火管(1.4),在所述外筒(1.5)内处于所述引火管(1.4)下部设置有增压分气板(1.3),所述增压分气板(1.3)上设置有气孔,在所述外筒(1.1)侧部设置有回收进气孔(1.2),并在所述回收进气口(1.2)外侧设置有废气余热回收高压风机(5)。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炉膛(2)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罩(2.1),所述外罩(2.1)上部设置燃烧室体(2.3),所述燃烧室体(2.3)通过固定隔板(2.4)连接处于所述外罩(2.1)内的内燃烧室体(2.5),所述内燃烧室体(2.5)内设置分火头(2.6),所述分火头(2.6)通过分火头固定隔板(2.7)固定在所述内燃烧室体(2.5)中。进一步的,所述外罩(2.1)内设置有保温棉(2.2)。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形成以下结构:由主室体(4.8)和左右室体(4.7)组成,其处于外壳体(3.1)内,所述外壳体(3.1)内侧四周设置有回收风管(3.2),所述外壳体(3.1)内设置有内室体(3.4),所述内室体(3.4)内设置有远红外线转换网(3.5);所述内室体(3.4)内设置有内室体隔板(3.6),所述内室体隔板(3.6)用于将所述内室体(3.4)的热能导向至左右室体(3.7);所述主室体(4.8)和左右室体(4.7)通过连接铰链(4.9)形成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3.1)内设置有保温棉(3.3)。进一步的,设置有液压油缸(3.10),所述液压油缸(3.10)固定支点设置在所述主室体(3.8)上,所述液压油缸(3.10)的转动支点连接在所述左右室体(3.7)上。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更好了解本技术:本技术包括对应设置的增压筒装置,本装置由相应的外筒(2.1)、增压分气板(2.3)、引火管(2.4)焊接拼装。其外筒上部有增压进气口(2.5),两侧有回收进气孔(2.2)。本技术包括对应设置的燃烧炉膛装置,本装置由相应的外罩(3.1)、保温棉(3.2)、燃烧室体(3.3)、内燃烧室体(3.5)、分火头(3.6)焊接组装。其燃烧室体与内燃烧室体之间用固定隔板(3.4)焊接固定;分火头由分火头固定隔板(3.7)固定于内燃烧室体中。本技术的红外线转换室体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外壳体(4.1)、保温棉(4.3)、内室体(4.4.)、红外线转换网(4.5)组装而成。红外线转换网是釆用高温合金钢,经过模具压制成瓦楞状,在楞槽里开有若干个小孔。瓦楞能增强高温不变型,小孔能透出高温高压气体。其回收风管(4.2)布置于外壳体内侧四周,内室体隔板(4.6)焊接于内室体内,此结构作用于将燃烧炉膛装置里的燃烧室体结构和内燃烧室体结构的热能分别导向于红外线转换室体装置的左右室体(4.7)。因运输转场宽度限制要求将红外线转换室体分为主室体(4.8)和左右室体。其结构分别由连接铰链(4.9)连接。其液压油缸作于分别装两侧的左右室体收起、放平。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上部设置有柴油燃烧器(6),所述增压筒(1)下部设置有燃烧炉膛(2),设置有增压增氧高压风机(4)通过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增压筒(1)输送至所述燃烧炉膛(2)内,在所述燃烧炉膛(2)下部设置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上部设置有柴油燃烧器(6),所述增压筒(1)下部设置有燃烧炉膛(2),设置有增压增氧高压风机(4)通过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增压筒(1)输送至所述燃烧炉膛(2)内,在所述燃烧炉膛(2)下部设置远红外线转换室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筒(1)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筒(1.1),所述外筒(1.1)上部设置有增压进气口(1.5),在所述外筒(1.1)内设置有处于所述增压进气口(1.5)下部的引火管(1.4),在所述外筒(1.5)内处于所述引火管(1.4)下部设置有增压分气板(1.3),所述增压分气板(1.3)上设置有气孔,在所述外筒(1.1)侧部设置有回收进气孔(1.2),并在回收进气口(1.2)外侧设置有废气余热回收高压风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燃烧转红外辐射与热风射流式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膛(2)形成以下结构:包括外罩(2.1),所述外罩(2.1)上部设置燃烧室体(2.3),所述燃烧室体(2.3)通过固定隔板(2.4)连接处于所述外罩(2.1)内的内燃烧室体(2.5),所述内燃烧室体(2.5)内设置分火头(2.6),所述分火头(2.6)通过分火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罗天洪张垚吴哲刘正明徐海燕李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