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870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扦插基质的准备、插穗的选择与处理、扦插及扦插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台湾酸脚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从获取台湾酸脚杆枝条至长成高25cm左右、冠幅17cm×16cm(南北×东西)左右的幼苗总计只需要100天左右,大大加快了台湾酸脚杆的育苗速度,缩短了育苗周期,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幼苗,繁殖效率高。

A method of Cuttage Propagation of Tamaris formosa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台湾酸脚杆MedinillaformosanaHayata,攀援灌木,小枝钝四棱形,具星散的皮孔,无毛,节上具1环短粗刺毛。叶对生或轮生,叶片纸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顶端骤然尾状渐尖,具钝头,基部楔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全缘,离基3出脉,于叶片中部尚有1对侧脉,两面无毛,叶面中脉微凹,背面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叶柄长5-8毫米,无毛。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生,长约25厘米,无毛,最末一次的总花梗长2-3厘米;苞片线形,长约3毫米;花梗长约6毫米,无毛;花萼近球形,四棱形,上部微缢缩,长3毫米,直径2.5毫米,无毛,檐部全缘或具不明显的4齿;花瓣4,倒卵形,上部偏斜,顶端钝,长约7毫米;雄蕊8,同形,等长,花丝长约4毫米,花药狭披针形,长3-4毫米,基部具小瘤,药隔微膨大,下延成短距;子房下位,与萼管贴生,顶端呈短圆锥形。浆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直径约7毫米,无毛,顶端冠以宿存萼片。台湾酸脚杆产于我国台湾南端及岛屿,见于海拔50-1000米的山间林中。台湾酸脚杆花色艳丽,花枝奇特,观赏价值高,可作为庭园观赏植物或盆栽种植于阴凉环境,效果极佳,为一种新优园林观赏植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存在着种苗严重不足等问题,急需寻找简单、快捷的繁殖方法,为其批量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台湾酸脚杆种苗严重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的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为其大规模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确定了台湾酸脚杆扦插基质选择、最佳插穗选择、生根剂选择及处理方式、扦插及移栽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了台湾酸脚杆的高效快速扦插繁殖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扦插基质的准备:在苗床上铺设珍珠岩,扦插前一天用多菌灵溶液浇透消毒;b.插穗的选择与处理:剪取当年生台湾酸脚杆枝条为插穗,每个插穗需保持两个节点完整,拥有一个完整的节间,带顶芽,保留两片叶,叶片剪去1/2,在插穗底端节下1cm以外,切一个斜截面;将插穗基部在生根剂中蘸5-7秒;c.扦插:苗床浇透水,将插穗插入已铺满珍珠岩的苗床中,扦插时使插穗上芽片露出基质,叶片不重叠,按压基质使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然后用多菌灵溶液浇透;d.扦插后管理:扦插后2周内,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开始生根后,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35%-40%,保持通风;扦插后4周内,每周喷施一次多菌灵溶液消毒;e.移栽及移栽后管理:扦插后35-40天将扦插苗移栽至移栽种植基质,定植完成后浇透水,常规管理。所述的多菌灵溶液是将50%多菌灵与水按质量比1:500混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生根剂为400-500mg/L的NAA水溶液。所述的插穗在苗床中的扦插深度为4-6cm,行间距为5cm×6cm。所述的移栽种植基质是将细椰糠、泥炭、陶粒、红土、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4:3:1:2:1的比例混匀制备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解决了台湾酸脚杆批量繁殖的难题,缩短了台湾酸脚杆的育苗周期、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幼苗且繁殖率高;满足了市场对台湾酸脚杆苗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方法关键技术难点是找到台湾酸脚杆合适的插穗、插穗处理方法以及扦插管理。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为台湾酸脚杆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良种苗。附图说明图1是扦插20天后的生根情况。图2是扦插30天后的生根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多菌灵溶液是将50%多菌灵与水按质量比1:500混合配制而成。实施例1:a.扦插基质的准备: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珍珠岩为扦插基质,在苗床上铺设珍珠岩,扦插前一天用多菌灵溶液浇透扦插基质进行消毒。b.插穗的选择与处理:插穗采集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圃,于2019年5月,温度约为25-35℃,在生长旺盛、具有饱满顶芽健康台湾酸脚杆母株上剪取当年生健壮枝条为插穗,每个插穗需保持两个节点完整,拥有一个完整的节间,长度10-15cm左右,带顶芽,每个插穗保留两片叶,叶片剪去1/2,在插穗底端节下1cm处,切一个平整光滑斜截面。插穗剪好后,插穗基部分别在3种不同浓度生根剂中蘸7秒,生根剂分别为:200mg/LNAA水溶液、500mg/LNAA水溶液、1000mg/LNAA水溶液。每组100条插穗,每组2个重复。c.扦插:扦插前先浇透水,确保苗床湿润,将已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已铺满珍珠岩的苗床中,扦插深度为4-6cm左右,确保插穗上芽片露出基质,苗床扦插的株行间距在5cm×6cm左右,扦插后需确保叶片不重叠。枝条插入后,轻轻按压基质,确保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然后用多菌灵溶液浇透。d.扦插后管理:扦插后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苗床上方1m处设置输水管道,水管上每1.5m安装一个微型喷头,喷头前端加装雾化装置,每3小时进行一次喷雾,每次喷雾20秒。拱棚上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证空气湿度。扦插后2周内,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扦插后约20天开始生根后,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35%-40%,同时将塑料薄膜打开一半,保持通风。扦插后4周内,每周喷施一次多菌灵溶液消毒。扦插后30天比较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后的生根情况:200mg/LNAA水溶液处理组,生根率为45%;500mg/LNAA水溶液处理组,生根率为90%;1000mg/LNAA水溶液处理组,生根率为65%。NAA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浓度过低时促进生根效果较差,经过试验对比,NAA浓度在500mg/L时台湾酸脚杆的生根效果最佳。e.移栽及移栽后管理:500mg/LNAA水溶液处理组扦插后40天即可用于移栽,根据长势、大小移栽至13cm×14cm的种植袋内的移栽种植基质中,移栽时需注意防止幼根损伤,所述的移栽种植基质是将细椰糠、泥炭、陶粒、红土、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4:3:1:2:1的比例混匀制备得到的。定植完成后浇透水,之后每2-3天浇一次水。移栽后60天,幼苗长至23-28cm,常规苗圃管理,得到台湾酸脚杆成苗。实施例2:a.扦插基质的准备: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珍珠岩为扦插基质,在苗床上铺设珍珠岩,扦插前一天用多菌灵溶液浇透扦插基质进行消毒。b.插穗的选择与处理:插穗采集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圃,于春末,温度为25-35℃,在生长旺盛、具有饱满顶芽健康台湾酸脚杆母株上剪取当年生健壮枝条为插穗,每个插穗需保持两个节点完整,拥有一个完整的节间,长度10-15cm左右,带顶芽,每个插穗保留两片叶,叶片剪去1/2,在插穗底端节下1cm以下,切一个平整光滑斜截面。插穗剪好后,将插穗基部在生根剂(400mg/LNAA水溶液)中蘸5秒。c.扦插:扦插前先浇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扦插基质的准备:在苗床上铺设珍珠岩,扦插前一天用多菌灵溶液浇透消毒;/nb.插穗的选择与处理:剪取当年生台湾酸脚杆枝条为插穗,每个插穗需保持两个节点完整,拥有一个完整的节间,带顶芽,保留两片叶,叶片剪去1/2,在插穗底端节下1cm以外,切一个斜截面;将插穗基部在生根剂中蘸5-7秒;/nc.扦插:苗床浇透水,将插穗插入已铺满珍珠岩的苗床中,扦插时使插穗上芽片露出基质,叶片不重叠,按压基质使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然后用多菌灵溶液浇透;/nd.扦插后管理:扦插后2周内,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开始生根后,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35%-40%,保持通风;扦插后4周内,每周喷施一次多菌灵溶液消毒;/ne.移栽及移栽后管理:扦插后35-40天将扦插苗移栽至移栽种植基质,定植完成后浇透水,常规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湾酸脚杆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扦插基质的准备:在苗床上铺设珍珠岩,扦插前一天用多菌灵溶液浇透消毒;
b.插穗的选择与处理:剪取当年生台湾酸脚杆枝条为插穗,每个插穗需保持两个节点完整,拥有一个完整的节间,带顶芽,保留两片叶,叶片剪去1/2,在插穗底端节下1cm以外,切一个斜截面;将插穗基部在生根剂中蘸5-7秒;
c.扦插:苗床浇透水,将插穗插入已铺满珍珠岩的苗床中,扦插时使插穗上芽片露出基质,叶片不重叠,按压基质使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然后用多菌灵溶液浇透;
d.扦插后管理:扦插后2周内,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开始生根后,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35%-40%,保持通风;扦插后4周内,每周喷施一次多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翠箓科技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