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69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部件改进结构,一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改进结构,位于粉碎覆盖还田机(6)的一侧具有风机(7),连接出口逐渐向后弯的圆弧形抛草管(1),风机(7)的出口(11)经转动机构与圆弧形抛草管(1)相连;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内侧壁开设取气孔(9);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固定一段前后方向的摇杆(2),在摇杆(2)上转动连接连杆(3)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涡轮机(5)输出盘(4)的一偏心点,所述涡轮机(5)的进气口由取气软管(8)连接所述取气孔(9)。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抛撒不均匀度较高,导致后期整地时出现秸秆掩埋效果差、秸秆成团及堵塞机具的现象。不需要外加动力和机具,节能、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改进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部件改进结构,具体是涉及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抛草管部件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2015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的目标任务。据统计,2017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10.25亿吨、可收集资源量8.37亿吨,已利用量7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3.68%,基本形成了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的利用格局。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增秸秆还田面积2600万亩,秸秆还田总面积达到7.69亿亩,为助推耕地质量提升、守护碧水蓝天提供了有力支撑。合理的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作为秸秆处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仅能改良土壤有机质结构,改善农业生态效益,起到增肥、增产、增效的作用,更是践行保护性耕作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应的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作作业装备也相继涌现。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改进结构,/n位于粉碎覆盖还田机(6)的一侧具有风机(7),风机(7)的出口(11)倾斜向上,连接出口逐渐向后弯的圆弧形抛草管(1),其特征在于:/n风机(7)的出口(11)经转动机构与圆弧形抛草管(1)相连;/n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内侧壁,即后侧壁开设取气孔(9);/n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固定一段前后方向的摇杆(2),在摇杆(2)上转动连接连杆(3)的一端,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涡轮机(5)输出盘(4)的一偏心点,所述涡轮机(5)的进气口由取气软管(8)连接所述取气孔(9);/n所述转动机构为如下结构,/n在风机(7)的出口(11)处焊接一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的改进结构,
位于粉碎覆盖还田机(6)的一侧具有风机(7),风机(7)的出口(11)倾斜向上,连接出口逐渐向后弯的圆弧形抛草管(1),其特征在于:
风机(7)的出口(11)经转动机构与圆弧形抛草管(1)相连;
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内侧壁,即后侧壁开设取气孔(9);
在圆弧形抛草管(1)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固定一段前后方向的摇杆(2),在摇杆(2)上转动连接连杆(3)的一端,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涡轮机(5)输出盘(4)的一偏心点,所述涡轮机(5)的进气口由取气软管(8)连接所述取气孔(9);
所述转动机构为如下结构,
在风机(7)的出口(11)处焊接一段圆筒形的耐磨护板(12),在耐磨护板(12)上焊接一圈垂直突起的支撑板环(10),所述支撑板环(10)的上下方分别配置一圈滚珠(15)和滚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申莹胡志超顾峰玮吴峰陈有庆马骏腾王伯凯吴惠昌徐弘博张冲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