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66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涉及热能工程及化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所述第一管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管道出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相接处送风。在具体运行时,通过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向第二通道内通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落煤管能够有效的防止落煤管的堵煤现象,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技术涉及热能工程及化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CFB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环保性好、便于灰渣利用等特点,在我国热电、化工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CFB锅炉给煤系统的通畅和连续平稳运行,是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CFB锅炉的落煤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管道和斜管,在实际运行时,因固体物料在垂直管道和斜管的衔接位置改变流向,所以,该位置为堵塞位置,固体煤极易在该位置处搭桥、堆积和堵塞。同时,因早期CFB锅炉设计、制造和安装等缺陷,燃料特性变化或设备本身存在问题等,造成部分CFB锅炉投运后给煤系统的落煤管频繁堵煤,进而导致锅炉燃烧不稳定、运行参数波动大、氮氧化物原始生成浓度高、锅炉带负荷能力差等严重问题,甚至因为长时间断煤导致被迫停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缓解了现有的锅炉的落煤管因固体煤在垂直管道和斜管的衔接位置改变流向,固体物料极易在该位置处搭桥、堆积和堵塞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落煤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所述第一管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管道出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相接处送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箱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风箱通过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口为圆形孔,相邻两个所述圆形孔之间的距离为60-1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箱和多个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朝向所述第二风箱的一端;所述第二风箱通过多个所述第二送风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沿所述第二风箱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方向,所述第二风箱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送风机构包括送风管和第三送风口;所述送风管通过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落煤管连通,沿朝向所述第三送风口方向,所述送风管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落煤管包括疏导机构,所述疏导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落煤管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连接,用于向所述落煤管内提供风力。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三送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所述的落煤管。本技术提供的落煤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所述第一管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管道出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相接处送风,本技术提供的落煤管,第一送风机构能够有效吹动煤粒,防止颗粒在第二管道内堆积及磨损管壁,第二送风机构的给风方向与第二管道内煤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在第二管道下部形成一层气垫,防止第一管道内落下的煤粘结在第二管道的内壁上,第三送风机构能够防止煤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相接处搭桥堵塞,在具体运行时,通过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向第二通道内通风,有效的防止落煤管的堵煤现象,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上述的落煤管,因此,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具备所述落煤管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示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的第三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的疏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第一管道;200-第二管道;201-管道出口;300-第一送风机构;310-第一送风口;320-第一风箱;330-第一阀门;400-第二送风机构;410-第二送风口;420-第二风箱;430-第二阀门;500-第三送风机构;510-第三送风口;520-送风管;530-第三阀门;600-疏导机构;610-推板;620-驱动机构;700-风机;800-刮板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落煤管,包括第一管道100、第二管道200、第一送风机构300、第二送风机构400和第三送风机构500。第一管道10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管道100的下端连接在第二管道200的两端之间。第一送风机构300设置在第二管道200上与第一管道100相对的另一侧。第二管道200包括管道出口201,第二送风机构400设置在第二管道200远离管道出口201的另一端。第三送风机构500设置在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相接处,用于向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相接处送风。本技术提供的落煤管,第一送风机构300能够有效吹动煤粒,防止颗粒在第二管道200内堆积及磨损管壁,第二送风机构400的给风方向与第二管道200内煤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在第二管道200下部形成一层气垫,防止第一管道100内落下的煤粘结在第二管道200的内壁上,第三送风机构500能够防止煤在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相接处搭桥堵塞,在具体运行时,通过第一送风机构300、第二送风机构400和第三送风机构500向第二通道内通风,有效的防止落煤管的堵煤现象,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本实施例中,落煤管包括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第一管道100沿竖起方向设置,第二管道200倾斜设置,第一管道10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200的中部连通,第二管道200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n所述第一管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另一侧;/n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管道出口的另一端;/n所述第三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相接处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和第三送风机构;
所述第一管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管道出口的另一端;
所述第三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相接处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箱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风箱通过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为圆形孔,相邻两个所述圆形孔之间的距离为6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箱和多个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朝向所述第二风箱的一端;
所述第二风箱通过多个所述第二送风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沿所述第二风箱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方向,所述第二风箱的横截面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武高施斌赵鹏勃程文峰胡春才但振宇李楠谢文辉刘爱平何瑞平刘坚肖嘉鸣付文彬刘世杰易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分宜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