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用抑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44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矿山顶部的第一支撑部和设在第一支撑部下方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间设有钢丝绳,在矿山顶上设有主输水管,在各钢丝绳上设有支输水管,支输水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喷水孔,并在各支输水管上设有电磁阀;该抑尘装置还包括供水模块、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通过设置支撑部能够为输送管提供安装基础,确保输送管的高度高于矿山上的矿石,从高处向下进行喷水,实现抑尘的效果。并通过主输水管和支输水管、以及第一喷水孔,可使水流喷出至矿山上,提高抑尘的面积和效果。通过控制模块还可对供水状态以及各支输水管的开启状态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山用抑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山除尘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露天矿山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较大扬尘,因运输距离较长、人工劳动强度大、道路扬尘不容易管控。由于高陡边坡爆破时的扬尘很难控制,一是水喷不到爆破采面,二是高空抛落是产生的扬尘很难控制;装车过程中的扬尘控制也存在一定难度。本来甩料前已经进行了喷水,料堆较湿,但料堆太湿时影响石子厂台时,料堆干了以后就会产生扬尘,发生环保事故。把料堆控制到潮而不影响台时,不产生扬尘的状态很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以能够减少矿山作业时产生的扬尘,并具有较好的抑尘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包括: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矿山顶部的第一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并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钢丝绳,各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矿山上矿石的上方;输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矿山顶部的主输水管,和安装在各所述钢丝绳上的支输水管,各所述支输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主输水管相连通,于各所述支输水管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水孔,且于各所述支输水通道的进水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阀;供水模块,设置在所述矿山顶部,以驱使高压水流流入所述主输水管内;供电模块,与各所述电磁阀和所述供水模块电联接,以提供电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供水模块及各所述电磁阀电联接,以控制所述供水模块的供水状态及各所述电磁阀的启闭状态。进一步的,于各所述支输水管上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喷水孔,且所述第二喷水孔与所述第一喷水孔在所述支输水管的周向上交错布置。进一步的,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一喷水孔与所述第二喷水孔在所述支输水管轴向上的间距大于30厘米小于50厘米。进一步的,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一喷水孔和所述第二喷水孔对应在所述支输水管周向上的弧长大于15厘米小于25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支输水管经由卡扣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卡扣包括一体成型并呈弯曲状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表面上的橡胶套,并于所述橡胶套的内周面上构造有供所述钢丝绳部分嵌入的安装槽,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至少部分卷设在所述本体内,并经由紧固件紧固固定。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端上形成有外翻设置的第一操作板,靠近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在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外凸的第二操作板,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板和所述第二操作板之间。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卡接凸起,并于所述第二端的内周面上设有构成对所述卡接凸起卡置的卡接槽。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电联接以输入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一步的,所述矿山用抑尘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联接的远程终端设备,所述远程终端设备可接收由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所述供水模块、各所述电磁阀的状态信号,并可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供水模块和各所述电磁阀的工作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通过设置支撑部能够为输送管提供安装基础,确保输送管的高度高于矿山上的矿石,从高处向下进行喷水,实现抑尘的效果。并通过主输水管和支输水管、以及第一喷水孔的布置方式,能够使得高压水流喷出至矿山上,提高抑尘的面积和效果。此外,通过控制模块还能够对供水状态以及各支输水管的开启状态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2)通过设置第二喷水孔与第一喷水孔配合,可利于提高喷水的喷出面积,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抑尘效果。(3)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之间间距和弧长的设置,能够较好的提高高压水的喷出雾化效果。(4)通过在卡扣的本体上设置橡胶套,能够减少对支输水管在使用时的损伤,还能够提高紧固效果。另外,本体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具有操作便利的优势。(5)通过第一操作板和第二操作板的设置,可便于紧固件在本体上的安装,还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的支输水管的固定效果,其使用灵活性高,固定效果好。(6)通过卡接凸起在卡槽内的卡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本体在使用时的紧固效果。(7)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便于在矿山上应用,并利于节能环保。(8)通过设置远程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对抑尘设备使用状态的远程调节,显著提高设备在使用中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输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矿山,2-安装柱,3-主输水管,4-支输水管,401-第一喷水孔,402-第二喷水孔,5-钢丝绳,6-下支架,7-生产工作台,8-本体,801-第一操作板,802-卡接凸起,803-第二操作板,804-卡接槽,9-橡胶套,901-安装槽,10-上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应用在矿山上,以实现抑尘的效果,该矿山用抑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矿山顶部的第一支撑部,和位于第一支撑部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并在第一支撑部和各第二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钢丝绳,各钢丝绳位于矿山上矿石的上方。如图1中所示,此处的第一支撑部可为间隔设置在矿山1顶部的多个上支架10,第二支撑部为间隔设置在矿山1底部的多个下支架6,钢丝绳5的一端先固定在上支架10上,然后将钢丝绳5的另一端甩落到矿山1底部,并将钢丝绳5的另一端固设在下支架6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除了采用支架的结构形式外,还可以是浇筑成型的柱状结构,其只要能够满足下述输送管或钢丝绳5在其上的安装需求即可。当然,为提高整个抑尘装置的使用效果,此处的钢丝绳5应当对应易于产生粉尘的位置设置,如生产工作台7上的上方,或矿山1爆破采面的上方,高台阶甩料位置对应的上方等。本实施例中的矿山用抑尘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水流的输送管,其具体包括设置在矿山1顶部的主输水管3,和安装在各钢丝绳5上的支输水管4,各支输水管4的进水端与主输水管3相连通,在各支输水管4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矿山(1)顶部的第一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并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钢丝绳(5),各所述钢丝绳(5)位于所述矿山(1)上矿石的上方;/n输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矿山(1)顶部的主输水管(3),和安装在各所述钢丝绳(5)上的支输水管(4),各所述支输水管(4)的进水端与所述主输水管(3)相连通,于各所述支输水管(4)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水孔(401),且于各所述支输水通道的进水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阀;/n供水模块,设置在所述矿山(1)顶部,以驱使高压水流流入所述主输水管(3)内;/n供电模块,与各所述电磁阀和所述供水模块电联接,以提供电能;/n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供水模块及各所述电磁阀电联接,以控制所述供水模块的供水状态及各所述电磁阀的启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用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矿山(1)顶部的第一支撑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并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各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钢丝绳(5),各所述钢丝绳(5)位于所述矿山(1)上矿石的上方;
输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矿山(1)顶部的主输水管(3),和安装在各所述钢丝绳(5)上的支输水管(4),各所述支输水管(4)的进水端与所述主输水管(3)相连通,于各所述支输水管(4)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水孔(401),且于各所述支输水通道的进水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阀;
供水模块,设置在所述矿山(1)顶部,以驱使高压水流流入所述主输水管(3)内;
供电模块,与各所述电磁阀和所述供水模块电联接,以提供电能;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供水模块及各所述电磁阀电联接,以控制所述供水模块的供水状态及各所述电磁阀的启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支输水管(4)上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喷水孔(402),且所述第二喷水孔(402)与所述第一喷水孔(401)在所述支输水管(4)的周向上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一喷水孔(401)与所述第二喷水孔(402)在所述支输水管(4)轴向上的间距大于30厘米小于5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一喷水孔(401)和所述第二喷水孔(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强王志刚张立华刘广铎巴久捌斤何建勇杨魁军姚飞赵强斌常永伟张龙曹军科只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