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429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包括模拟室、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一压力传感杆、第二加压泵、第二压力传感杆、第三加压泵、第三压力传感杆、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
本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开发
,涉及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
技术介绍
石油天然气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等在国内也发展迅速,石油天然气高效的开采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紧张。CO2作为温室气体,大规模的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造成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通过CO2置换和驱替石油天然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石油的粘度,置换天然气,提高油气产收率,另外,通过驱替和置换石油天然气还可以把二氧化碳水合物永久封存在地下储层中,是一种可行的减少CO2排放的方法。二氧化碳驱替和置换油气的优势在于: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层中,可以提高油气层的能量,降低石油的粘度,有利于石油在地层中的流动。二氧化碳对页岩、煤岩的吸附能力大于甲烷,当注入二氧化碳时,可有效地提高CH4置换效率,提高天然气的产量。一方面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的增加,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中驱替和置换油气,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保持了油气储层的稳定性,兼具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室(20)、恒温箱(13)、第一加压泵(14)、第一压力传感杆(15)、第二加压泵(16)、第二压力传感杆(17)、第三加压泵(18)、第三压力传感杆(19)、C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置换驱替油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室(20)、恒温箱(13)、第一加压泵(14)、第一压力传感杆(15)、第二加压泵(16)、第二压力传感杆(17)、第三加压泵(18)、第三压力传感杆(19)、CH4气瓶(1)、CO2气瓶(2)、第一导管(9)、漏斗(10)、注液管(12)、排液管(25)、液体容器(27)、第二导管(28)、第三导管(34)、石油萃取瓶(35)、第四导管(30)、气体分析仪(32)、第五导管(33)、第六导管(38)、第七导管(36)、石灰水溶液瓶(39)、第八导管(41)及电子天平(40);
模拟室(20)位于恒温箱(13)内,模拟室(20)内填充有砂体、泥及断裂板,模拟室(20)顶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力活塞片(22),模拟室(20)右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活塞片(23),模拟室(20)前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压力活塞片(21),第一加压泵(14)经第一压力传感杆(15)与第一压力活塞片(22)相连接,第二加压泵(16)经第二压力传感杆(17)与第二压力活塞片(23)相连接,第三加压泵(18)经第三压力传感杆(19)与第三压力活塞片(21)相连接;
CH4气瓶(1)的出口及CO2气瓶(2)的出口与第一导管(9)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导管(9)的另一端与模拟室(20)左侧面上的入口相连通;
漏斗(10)的出口经注液管(12)与模拟室(20)顶部的入口相连通,模拟室(20)底部的出液口经排液管(25)与液体容器(27)相连通;
模拟室(20)右侧面上的出口经第二导管(28)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导管(34)与石油萃取瓶(35)相连通,另一路经第四导管(30)与气体分析仪(32)的入口相连通,气体分析仪(32)的出口经第五导管(33)与第六导管(38)的入口相连通,第七导管(36)的一端插入于石油萃取瓶(35)中的液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铁亚赵文韬张健王金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