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冷却水管网的末端连接,底板具备蓄水条件,回水管道将冷却水管网的出水输送至蓄水池,最后回流到冷水机,使其在冷水机内制备成冷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混凝土内部冷却和底板养生合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裂缝、以及具备施工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温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混凝土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利用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造成的拉应力,防止裂缝形成。冷水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差控制在25℃以内,冷水流量不宜小于0.6m/s,本技术还控制了混凝土内部的降温速率,避免由于温差过大和降温过快造成混凝土内部损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本技术的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冷却水管网的末端连接,底板具备蓄水条件,回水管道将冷却水管网的出水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使其在冷水机内制备成冷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网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冷却管多次迂回地与混凝土内部的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由金属材料制成;每个冷却管的进水端均与供水管网连接,任一或任几个冷却管的出水端与养护水管道连通,其余冷却管的出水端与回水管道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体积混凝土至少包括:一次浇筑成型的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底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底板的内部对称盘绕两个冷却水管,两个冷却水管的末端分别毗邻盘绕一个冷却水管,该冷却水管盘绕至底板端部后转弯90度继续在侧板内部盘绕,使得该冷却水管的末端位于侧板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侧板内部还完整盘绕有至少一条冷却水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与侧板转弯处的冷却水管盘绕密度大于其余冷却水管的盘绕密度。本技术将转弯处的盘绕密度增大,更利于冷水带走转弯处混凝土的热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安装有临时挡板,所述临时挡板和两个侧板组成框型结构,所述养护水管的末端位于该框型结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养护水管道、临时储水罐和相互并联的多个输水管路,每个输水管路均与冷却水管网连接,冷水机内的冷水通过养护水管道送到临时储水罐,临时储水罐内的水通过多个输水管路输送到冷却水管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网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输水管路连通一个冷却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与输水管路的数量均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输水管路均为总管线分叉成两条分叉管线后再交汇成总管线,然后总管线与冷却水通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先利用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然后利用交换热量后的一部分冷却水蓄水养生底板,交换热量后的剩余冷却水回流至冷水机转换成冷水继续循环使用,本技术把混凝土内部冷却和底板养生合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裂缝、以及具备施工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冷却水降温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是冷却水管网的示意图;图3是供水管网与冷水机连接时的原理框图;图4是输水管路的原理图;图5是输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供水子系统;200、临时储水罐;300、输水子系统;a1、第一冷却管进水口;a2、第一冷却管出水口;b1、第二冷却管进水口;b2、第二冷却管出水口;c1、第三冷却管进水口;c2、第三冷却管出水口;d1、第四冷却管进水口;d2、第四冷却管出水口;e1、第五冷却管进水口;e2、第五冷却管出水口;f1、第六冷却管进水口;f2、第六冷却管出水口;510、总管线;520、分叉管线;521、第一管段;522、第二管段;511、第三管段;512、第四管段;523、弧形管段。具体实施方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控制是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对其内部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施工技术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小由温差引起的约束应力,防止温差裂缝的产生。在温度监控过程中,一旦监测人员发现,内部温度过高或者里表温差过大,应尽快采取加强通水和加强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止干缩裂缝、温度裂缝的重要环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对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作用重要。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对浇筑顶面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从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里表温差,降低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底板定期浇水养护,并采用薄膜和土工布覆盖,起到保湿保温作用;侧面拆模之后,需包裹薄膜和土工布,工人定期浇水养护。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增加混凝土内预埋混凝土监测元器件,以便控制冷却水流量,内外温差不超过25℃。本技术的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冷却水管网的末端连接,底板具备蓄水条件,回水管道将冷却水管网的出水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使其在冷水机内制备成冷水。实施方式一: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如图2所示,冷却水管网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冷却管多次迂回地与混凝土内部的骨架固定连接,冷却管由金属材料制成;每个冷却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蓄水池、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蓄水池、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网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冷却管多次迂回地与混凝土内部的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由金属材料制成;每个冷却管的进水端均与供水管网连接,任一或任几个冷却管的出水端或养护水管道连通,其余冷却管的出水端与回水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至少包括:一次浇筑成型的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底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
所述底板的内部对称盘绕两个冷却水管,两个冷却水管的末端分别毗邻盘绕一个冷却水管,该冷却水管盘绕至底板端部后转弯90度继续在侧板内部盘绕,使得该冷却水管的末端位于侧板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莫日雄,张奎,田睿,孙洪春,彭成隽,陈传正,宋奎,沈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