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33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3
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架体和与脚手架架体相邻的混凝土剪力墙,连接结构还包括竖向双钢管、直角扣件、模板螺栓遗留孔、套管、对拉螺栓、山型卡扣和螺母,脚手架架体包括竖杆和水平杆,竖向双钢管与水平杆的后端部通过直角扣件连接,竖向双钢管与混凝土剪力墙的外侧表面之间垫有木方,对拉螺栓贯穿模板螺栓遗留孔,两侧通过山型卡扣和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建筑外立面脚手架采用预埋钢管传统方式设置连墙件,脚手架拆除后预埋钢管留有脚手洞,后期需要进行大量封堵的问题,结构实施方便,可拆卸周转,并且受力分明,既能提高施工效率,又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中,建筑物外立面周围要搭设钢管脚手架并张挂密目安全网来满足安全防护、施工垂直运输、施工操作人员上下行走通道以及外立面施工等的施工要求。外立面脚手架架体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的主要保证措施之一就是脚手架架体和建筑物主体结构外立面之间的连墙件拉结固定装置。外立面脚手架传统的连墙件设置,是在混凝土外墙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钢管,通过预埋钢管与架体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设置连墙件,外立面脚手架拆除后预埋钢管会留有脚手洞,后期需要进行大量封堵,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要解决建筑外立面脚手架采用预埋钢管传统方式设置连墙件,脚手架拆除后预埋钢管留有脚手洞,后期需要进行大量封堵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架体和与脚手架架体相邻的混凝土剪力墙,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架体和与脚手架架体相邻的混凝土剪力墙(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竖向双钢管(1)、直角扣件(2)、模板螺栓遗留孔(3)、套管(4)、对拉螺栓(5)、山型卡扣、螺母和木方(15),/n所述脚手架架体包括竖杆(10)和水平杆(11),所述水平杆(11)伸出脚手架架体,所述水平杆(11)靠近混凝土剪力墙一端为后端,水平杆后端的端面顶在混凝土剪力墙的外侧表面,/n所述竖向双钢管(1)与水平杆的后端部通过直角扣件(2)连接,所述竖向双钢管(1)与混凝土剪力墙(14)的外侧表面之间垫有木方,/n对应竖向双钢管(1)之间的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有水平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架体和与脚手架架体相邻的混凝土剪力墙(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竖向双钢管(1)、直角扣件(2)、模板螺栓遗留孔(3)、套管(4)、对拉螺栓(5)、山型卡扣、螺母和木方(15),
所述脚手架架体包括竖杆(10)和水平杆(11),所述水平杆(11)伸出脚手架架体,所述水平杆(11)靠近混凝土剪力墙一端为后端,水平杆后端的端面顶在混凝土剪力墙的外侧表面,
所述竖向双钢管(1)与水平杆的后端部通过直角扣件(2)连接,所述竖向双钢管(1)与混凝土剪力墙(14)的外侧表面之间垫有木方,
对应竖向双钢管(1)之间的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有水平的模板螺栓遗留孔(3),所述套管(4)通长埋设在模板螺栓遗留孔(3)内,所述对拉螺栓(5)贯穿模板螺栓遗留孔(3),对拉螺栓(5)的前端部穿过竖向双钢管(1)之间并通过前侧山型卡扣(6)锚固,前侧山型卡扣(6)水平卡接在竖向双钢管(1)的前侧表面,前侧山型卡扣(6)的前侧顶紧有前侧螺母(7),对拉螺栓(5)的后端部通过后侧山型卡扣(8)锚固,后侧山型卡扣(8)水平卡接在混凝土剪力墙(14)的后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外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螺栓遗留孔(3)由已拆除的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撑体系中对拉螺栓(5)已有螺栓洞眼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姜国帅封光远李永利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