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小勇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25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道路区、道路区底部设有的流水槽以及两端设有的绿化带区和供水区、第一集水池、绿化带区底部设有的第二集水池以及第一集水池与第二集水池间的控水组件、过滤池、蓄水池、抽水管、供水区、水泵、喷淋头。该系统通过绿化带区、第二集水池和两者之间连通的管道、以及换水块的设置,可以为绿化带区储存水量,由浮水杆、浮球、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换水块组成的结构,当第一集水池的水量缺少使得浮球向下带动着换水块向上运动使第二集水池多余的水量流入第一集水池,经过滤池和蓄水池的后期处理将储存的多余水量再处理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目前,城市中具有较多的水泥路面和周围设置的绿化带区,但目前的系统,在久旱逢甘霖时不能为绿化带区储存水量,以满足绿化带区雨后一定时间的需求量,且绿化带区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水量有限,不能将储存的多余水量再处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区,所述道路区的两端设有绿化带区和供水区,所述道路区的底部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的一侧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的底部开设有流水口,所述流水口的底部设有第一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的一侧通过第一水管连通于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一集水池之间设置有控水组件,所述第二集水池远离所述第一水管的一侧底部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自由端连接于绿化带区,所述绿化带区位于所述第二集水池的上方;所述第一集水池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水管与过滤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和蓄水池通过第三水管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自由端穿过所述供水区延伸至所述道路区顶部,所述供水区的顶部设有水泵,所述抽水管的自由端连接于所述水泵的通水口,所述水泵上设有抽水口。优选地,所述道路区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优选地,控水组件包括:浮水杆,所述浮水杆的底部设有浮球,所述浮水杆和所述浮球位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内,所述浮水杆的顶部连于横杆的一端,所述横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一竖杆的顶部,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设于所述第一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设有换水块,所述换水块位于所述第一水管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管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竖向水管,所述换水块位于所述竖向水管的底部。较佳地,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活性炭筛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该系统通过绿化带区、第二集水池和两者之间连通的管道、以及换水块的设置,可以为绿化带区储存水量,由浮水杆、浮球、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换水块组成的结构,当第一集水池的水量缺少使得浮球向下带动着换水块向上运动使第二集水池多余的水量流入第一集水池,经过滤池和蓄水池的后期处理将储存的多余水量再处理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水管和第二竖杆处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区,2、流水槽,3、绿化带区,4、管道,5、第二集水池,6、第一水管,71、换水块,72、第二竖杆,73、横杆,74、第一竖杆,75、浮水杆,76、浮球,8、第一集水池,9、过滤池,91、第二水管,92、筛网,10、第三水管,11、蓄水池,12、抽水管,13、供水区,14、水泵,15、抽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参见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该装置包括:道路区1,道路区1的两端设有绿化带区3和供水区13,道路区1的底部设有排水层,排水层的一侧设有流水槽2,流水槽2的底部开设有流水口,流水口的底部设有第一集水池8,第一集水池8的一侧通过第一水管6连通于第二集水池5,第一水管6和第一集水池8之间设置有控水组件,第二集水池5远离第一水管6的一侧底部设有管道4,管道4的自由端连接于绿化带区3,绿化带区3位于第二集水池5的上方。第一集水池8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水管91与过滤池9连通,过滤池9和蓄水池11通过第三水管10连通,蓄水池11内连通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的自由端穿过供水区13延伸至道路区1顶部,供水区13的顶部设有水泵14,抽水管12的自由端连接于水泵14的通水口,水泵14上设有抽水口15。较佳地,所述道路区1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较佳地,控水组件包括:浮水杆75,浮水杆75的底部设有浮球76,浮水杆75和浮球76位于第一集水池8内,浮水杆75的顶部连于横杆73的一端,横杆73的中部铰接于第一竖杆74的顶部,第一竖杆74的底部设于第一水管6的外壁上,横杆7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竖杆72,第二竖杆72的底部设有换水块71,换水块71位于第一水管6内。控水组件的设置,当第一集水池8内缺水,浮球76向下运动,带动换水块71向上,将第二集水池5内多余的水流入第一集水池8内处理后使用,当降雨时第一集水池8内水充足,雨水通过管道4流入第二集水池5内,储存。较佳地,第一水管6上开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竖向水管,换水块71位于竖向水管的底部,换水块71上下活动于竖向水管内,当换水块71向上移动时不会妨碍水流且有空间上下移动。较佳地,述管道4内设有海绵,通过海绵可以为绿化带区3供水。较佳地,过滤池9内设有活性炭筛网92。下雨时,道路区1和绿化带区3渗水,通过流水槽2和自然渗透,水会流入第一集水池8内,通过绿化带区3和自然渗透,水会流入第二集水池5内,当第一集水池8内水充足时,水位上升会推动浮球76向上运动,进而使浮水杆75向上,换水块71阻挡水流入第一集水池8内,储存水于第二集水池5内,当第一集水池8内的水位下降,浮球76向下运动,最终带动换水块71向上运动,第二集水池5内多余的水流入第一集水池8内,第一集水池8和过滤池9连通,过滤池9和蓄水池11连通,通过后期过滤,蓄水,在需要水时,打开水泵14抽水,通过抽水口15抽水用于喷洒路面。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区(1),所述道路区(1)的两端设有绿化带区(3)和供水区(13),所述道路区(1)的底部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的一侧设有流水槽(2),所述流水槽(2)的底部开设有流水口,所述流水口的底部设有第一集水池(8),所述第一集水池(8)的一侧通过第一水管(6)连通于第二集水池(5),所述第一水管(6)和所述第一集水池(8)之间设置有控水组件,所述第二集水池(5)远离所述第一水管(6)的一侧底部设有管道(4),所述管道(4)的自由端连接于绿化带区(3),所述绿化带区(3)位于所述第二集水池(5)的上方;/n所述第一集水池(8)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水管(91)与过滤池(9)连通,所述过滤池(9)和蓄水池(11)通过第三水管(10)连通,所述蓄水池(11)内连通有抽水管(12),所述抽水管(1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供水区(13)延伸至所述道路区(1)顶部,所述供水区(13)的顶部设有水泵(14),所述抽水管(12)的自由端连接于所述水泵(14)的通水口,所述水泵(14)上设有抽水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区(1),所述道路区(1)的两端设有绿化带区(3)和供水区(13),所述道路区(1)的底部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的一侧设有流水槽(2),所述流水槽(2)的底部开设有流水口,所述流水口的底部设有第一集水池(8),所述第一集水池(8)的一侧通过第一水管(6)连通于第二集水池(5),所述第一水管(6)和所述第一集水池(8)之间设置有控水组件,所述第二集水池(5)远离所述第一水管(6)的一侧底部设有管道(4),所述管道(4)的自由端连接于绿化带区(3),所述绿化带区(3)位于所述第二集水池(5)的上方;
所述第一集水池(8)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水管(91)与过滤池(9)连通,所述过滤池(9)和蓄水池(11)通过第三水管(10)连通,所述蓄水池(11)内连通有抽水管(12),所述抽水管(1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供水区(13)延伸至所述道路区(1)顶部,所述供水区(13)的顶部设有水泵(14),所述抽水管(12)的自由端连接于所述水泵(14)的通水口,所述水泵(14)上设有抽水口(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小勇韩令齐周彦涛程海静娄利杰裴滢秦玉洁张旭吴蔓
申请(专利权)人:苗小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