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23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锚杆、第一稳定板、第二稳定板和基座,所述第二稳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且减震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板,所述第一稳定板和第二稳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第一稳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所述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稳定板的顶端安装有加固结构,使用时为了使房屋的固定效果更好,在对地基加固的同时,通过加固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在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预留槽,加固筋穿过预留槽将固定杆与房体连接固定,对房体进行加固,通过加固结构的设置房体建造固定性更好,居住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抗震
,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房屋建筑在建造时未做好抗震措施,房屋地基结构强度不够大,不能有效支撑,居住安全性能不够高,现需要一种居住安全性能高抗震性能好的房屋抗震结构,但是现有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与房屋之间的连接固定不够牢固,加固效果不佳;第二,传统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内部支撑板的结构强度不够大,支撑不够稳定;第三,传统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不能有效减震,抗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与房屋连接不够牢固、支撑板内部结构强度不够大和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锚杆、第一稳定板、第二稳定板和基座,所述第二稳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且减震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板,所述第一稳定板和第二稳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结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锚杆(6)、第一稳定板(8)、第二稳定板(10)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定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4),且减震结构(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板(8),所述第一稳定板(8)和第二稳定板(10)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结构(9),所述第一稳定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6),所述锚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头(7),所述第二稳定板(10)的顶端设置有基座(11),且基座(11)的顶端设置有房体(1),所述第二稳定板(10)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锚杆(6)、第一稳定板(8)、第二稳定板(10)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定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4),且减震结构(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板(8),所述第一稳定板(8)和第二稳定板(10)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结构(9),所述第一稳定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6),所述锚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锚头(7),所述第二稳定板(10)的顶端设置有基座(11),且基座(11)的顶端设置有房体(1),所述第二稳定板(10)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卡槽(201)、栓块(202)、预留槽(203)、加固筋(204)和固定杆(205),所述固定杆(205)的内部设置有预留槽(203),且预留槽(2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加固筋(204),所述房体(1)的内部设置有卡槽(201),所述加固筋(2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栓块(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4)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飞刘盼松崔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