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14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环绕海绵层、防溅海绵层、通孔和外壳,其中:固定框架为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上;防溅海绵层固定连接在环绕海绵层上;防溅海绵层上设置有通孔;固定框架为一面开口的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呈“U”形;环绕海绵层的内部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溅海绵层;固定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有益效果:构造简单,方便实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了取芯过程中水及泥浆对成型面层的污染;防止了水车冲洗过程中对边坡的冲刷;避免了多余水分渗入面层内部形成质量隐患;而且不需要另配水车对取芯位置进行冲洗,仅需不定期更换海绵,节约了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速公路面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面层取芯已检测结构层厚度及压实度,取芯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润湿钻头、保护芯样。取芯过程中,取芯用水会随着钻头的高速转动,夹杂着细粉形成泥浆,向四周飞溅,导致路面面层污染,传统面层取芯过程中需要水车配合进行冲洗。这种方法虽然清洗了面层表面的泥浆,但渗入面层里的泥浆冲刷不掉,且深入面层内部的多余水分会对路面留下质量隐患,过多用水也会损坏边坡防护。本技术对传统取芯工艺进行改进,采用组装支架和高吸水海绵组成防溅装置,将取芯溅出来的水及泥浆吸入海绵,有效防止了泥浆四处飞溅,对面层成品进行了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方便实用,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取芯过程中水及泥浆对成型面层的污染;防止水车冲洗过程中对边坡的冲刷;避免了多余水分渗入面层内部形成质量隐患;而且不需要另配水车对取芯位置进行冲洗,仅需不定期更换海绵,节约了作业成本的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环绕海绵层、防溅海绵层、通孔和外壳,其中:固定框架为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上;防溅海绵层固定连接在环绕海绵层上;防溅海绵层上设置有通孔;固定框架包括两个“U”形框和两个直杆件;两个“U”形框呈对称镜像布置,通过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固定框架为一面开口的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呈“U”形;环绕海绵层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内部;环绕海绵层与固定框架贴合连接;环绕海绵层的内部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溅海绵层;防溅海绵层为矩形海绵层;固定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壳。上述的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其中:环绕海绵层的外表面共有三个,分别为两个侧面和一个端面;环绕海绵层的两侧面分别与固定框架的两个“U”形框贴合固定连接;环绕海绵层的端面与固定框架的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上述的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其中:防溅海绵层的下端面与固定框架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防溅海绵层与环绕海绵层的内表面均贴合连接;通孔与防溅海绵层的上下端面呈互相垂直关系布置。上述的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其中:固定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腰形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构造简单,方便实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了取芯过程中水及泥浆对成型面层的污染;防止了水车冲洗过程中对边坡的冲刷;避免了多余水分渗入面层内部形成质量隐患;而且不需要另配水车对取芯位置进行冲洗,仅需不定期更换海绵,节约了作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框架、2-环绕海绵层、3-防溅海绵层、4-通孔、5-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环绕海绵层2、防溅海绵层3、通孔4和外壳5,其中:固定框架1为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防溅海绵层3固定连接在环绕海绵层2上;防溅海绵层3上设置有通孔4;固定框架1包括两个“U”形框和两个直杆件;两个“U”形框呈对称镜像布置,通过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固定框架1为一面开口的立方体框架;环绕海绵层2呈“U”形;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内部;环绕海绵层2与固定框架1贴合连接;环绕海绵层2的内部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溅海绵层3;防溅海绵层3为矩形海绵层;固定框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壳5;其中:环绕海绵层2的外表面共有三个,分别为两个侧面和一个端面;环绕海绵层2的两侧面分别与固定框架1的两个“U”形框贴合固定连接;环绕海绵层2的端面与固定框架1的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其中:防溅海绵层3的下端面与固定框架1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防溅海绵层3与环绕海绵层2的内表面均贴合连接;通孔4与防溅海绵层3的上下端面呈互相垂直关系布置;其中:固定框架1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腰形通孔。工作时:首先确定沥青路面的取芯位置,然后将本技术放置在取芯位置处,使通孔4对准取芯位置;然后将取芯机的钻头伸入通孔4中,进行取芯作业;通孔4的直径根据取芯机型号的不同设计,应使得通孔4的直径比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大0.5-1.5cm;环绕海绵层2和防溅海绵层3的材质选用高吸水海绵,将取芯机工作时飞溅出来的水及泥浆吸入海绵,达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完成取芯作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环绕海绵层(2)、防溅海绵层(3)、通孔(4)和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为立方体框架;所述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所述防溅海绵层(3)固定连接在环绕海绵层(2)上;所述防溅海绵层(3)上设置有通孔(4);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两个“U”形框和两个直杆件;所述两个“U”形框呈对称镜像布置,通过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为一面开口的立方体框架;所述环绕海绵层(2)呈“U”形;所述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内部;所述环绕海绵层(2)与固定框架(1)贴合连接;所述环绕海绵层(2)的内部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溅海绵层(3);所述防溅海绵层(3)为矩形海绵层;所述固定框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壳(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防污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环绕海绵层(2)、防溅海绵层(3)、通孔(4)和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为立方体框架;所述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所述防溅海绵层(3)固定连接在环绕海绵层(2)上;所述防溅海绵层(3)上设置有通孔(4);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两个“U”形框和两个直杆件;所述两个“U”形框呈对称镜像布置,通过两个直杆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为一面开口的立方体框架;所述环绕海绵层(2)呈“U”形;所述环绕海绵层(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内部;所述环绕海绵层(2)与固定框架(1)贴合连接;所述环绕海绵层(2)的内部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溅海绵层(3);所述防溅海绵层(3)为矩形海绵层;所述固定框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涛张海强唐明张亮巩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