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14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有2块间隔设置的路缘石,路缘石的间隔处竖直设有1块向后凹陷的W形挡块,挡块上密布有贯穿孔,挡块前方的间隔处底部水平设有1块与挡块结构相同的活动板,活动板两端与两侧的路缘石转动连接,活动板表面尾端经连接装置与挡块连接,活动板底部设有1个连接管头,连接管头的另一端与管道连接。通过设置W形的挡块,并在挡块上开设有贯穿孔,在使用时,当地面径流水流过时,水中存在的大体积杂物被冲向挡块的两侧,防止杂物在挡块的中部堆积造成堵塞,实现了防止杂物堵塞后影响地面径流水的流动的目的。而挡块可将杂物与水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属于城市排水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生物滞留设施属于打造海绵城市的一种实施方式,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现有的生物滞留带一般是将地面径流水引入种植有植物的凹地中,通过植物生物净化与土地的渗透净化,使地面径流水经过净化后转入至地下水中。但是现有的生物滞留带装置存在以下的缺点:1、凹地与地面之间设置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置有间隔一定的缺口,缺口中设置有滤网,在地面径流水流入凹地时,由于地面径流水的杂物较多,此类杂物一般为枯枝败叶等,其体积较大,容易在缺口处发生堵塞,影响地面径流水正常流入凹地中;2、由于地面径流水中存在的杂物体积较大,缺口处在进行清理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通过设置有W形的挡块,地面径流水中携带的杂物被冲向两侧,防止杂物将挡块的中部堵死,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有2块间隔设置的路缘石,路缘石的间隔处竖直设有1块向后凹陷的W形挡块,挡块上密布有贯穿孔,挡块前方的间隔处底部水平设有1块活动板,活动板两端与两侧的路缘石转动连接,活动板表面尾端经连接装置与挡块连接,活动板底部设有1个连接管头,连接管头的另一端与管道连接。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路缘石底部侧面设有旋转槽,活动板头端两侧各设有1个旋转轴,旋转轴活动卡入旋转槽中。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活动板表面的吊环,吊环经牵引绳与挂钩连接。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连接管头顶端后侧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挡块背部下端接触,支撑部结构与挡块结构相同。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挡块两侧向内凹陷部分的长度大于中间凸起部分的长度。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连接管头顶端内部的形状大小与与活动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连接管头另一端为圆管。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路缘石嵌入路面中,挡块底部与路面平齐。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连接管头靠近路缘石的两侧各设有1个卡槽,路缘石竖向卡入卡槽中。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中,所述活动板结构与挡块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W形的挡块,并在挡块上开设有贯穿孔,在使用时,当地面径流水流过时,水中存在的大体积杂物被冲向挡块的两侧,防止杂物在挡块的中部堆积造成堵塞,实现了防止杂物堵塞后影响地面径流水的流动的目的。而挡块可将杂物与水进行分离。2、通过设置活动板,两个路缘石的一侧均开设有旋转槽,路缘石的一侧通过旋转槽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与路缘石通过旋转槽和旋转轴活动连接,在清理时,杂物堆积在活动板上,将挂钩从挡块上取下,使活动板发生倾斜将杂物通过连接管头和管道排入挖设好的空腔中,杂物一般为枯枝败叶,经过发酵后可以作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实现了便于清理且可对杂物进行利用的目的。3、活动板的形状大小和连接管头一侧的内部形状大小相适配,活动板的形状与挡块的形状相同,连接管头一侧的形状与挡块的形状相同,使得地面径流水的隔离分离效果较好,使得水流和杂物分离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水流都是通过挡块上的贯穿孔向后流淌便于收集再利用,而不是直接掉落至连接管头中。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背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路缘石、2-挡块、3-贯穿孔、4-旋转槽、5-旋转轴、6-活动板、7-连接管头、8-管道、9-吊环、10-牵引绳、11-挂钩,12-支撑部,1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如附图1-4所示,包括有2块竖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路缘石1,路缘石1的间隔处竖直设有1块向后凹陷的W形挡块2,挡块2上密布有贯穿孔3,挡块2前方的间隔处底部水平设有1块活动板6,活动板6两端与两侧的路缘石1转动连接,活动板6表面尾端经连接装置与挡块2连接,活动板6底部下方设有1个连接管头7,连接管头7的另一端与管道8连接,管道8另一端与挖设好的空腔连通。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当地面径流水流过时,水中存在的大体积杂物被冲向挡块2,由于挡块2设置为向后凹陷的W形结构,杂物与挡块2接触过程中被水流冲向挡块2的两侧,从而防止杂物在挡块2的中部堆积造成堵塞,实现了防止杂物堵塞后影响地面径流水的流动的目的。而径流水则通过贯穿孔3后向后流淌,从而实现水流与杂物的分离。而分离的杂物则堆积在活动板6上,清理过程中,取下活动板6表面与挡块2之间的连接装置,在杂物的重力作用下,活动板6绕路缘石1发生倾斜转动,使得堆积在活动板6上杂物掉落至连接管头7中,并通过管道8排入挖设好的空腔中,杂物一般为枯枝败叶,经过发酵后可以作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实现了便于清理且可对杂物进行利用的目的。所述路缘石1底部侧面设有旋转槽4,活动板6头端两侧各设有1个旋转轴5,旋转轴5活动卡入旋转槽4中。通过旋转槽4和旋转轴5可以实现活动板6绕路缘石1转动。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活动板6表面的吊环9,吊环9经牵引绳10与挂钩11连接。杂物收集过程中,将挂钩11钩住挡块2上的贯穿孔3,从而避免活动板6发生转动,清理杂物时,将挂钩11取下,在杂物重力作用下,活动板6绕路缘石1转动,使得杂物掉落至连接管头7。所述连接管头7顶端后侧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与挡块2背部下端接触,支撑部12结构与挡块2结构相同。由于挡块2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为了避免其发生位移,故设置有支撑部12,实现对挡块2背部的支撑。而支撑部12只是与挡块2背部下端接触,主要是为了避免堵塞贯穿孔3。所述挡块2两侧向内凹陷部分的长度大于中间凸起部分的长度。该设计可以使得杂物均堆积在两侧向外凹陷部分处,避免堵塞中间凸起部分,因为中间凸起部分主要为水流通过区域。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2块间隔设置的路缘石(1),路缘石(1)的间隔处竖直设有1块向后凹陷的W形挡块(2),挡块(2)上密布有贯穿孔(3),挡块(2)前方的间隔处底部水平设有1块活动板(6),活动板(6)两端与两侧的路缘石(1)转动连接,活动板(6)表面尾端经连接装置与挡块(2)连接,活动板(6)底部设有1个连接管头(7),连接管头(7)的另一端与管道(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2块间隔设置的路缘石(1),路缘石(1)的间隔处竖直设有1块向后凹陷的W形挡块(2),挡块(2)上密布有贯穿孔(3),挡块(2)前方的间隔处底部水平设有1块活动板(6),活动板(6)两端与两侧的路缘石(1)转动连接,活动板(6)表面尾端经连接装置与挡块(2)连接,活动板(6)底部设有1个连接管头(7),连接管头(7)的另一端与管道(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1)底部侧面设有旋转槽(4),活动板(6)头端两侧各设有1个旋转轴(5),旋转轴(5)活动卡入旋转槽(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活动板(6)表面的吊环(9),吊环(9)经牵引绳(10)与挂钩(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头(7)顶端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