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03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A池壳体、导流板A、导流板B、A池检修口、检修口盖板、穿孔曝气管、分隔挡板、连通口、O池壳体、导流板C、导流板D、导流板E、出水堰、微孔曝气管、O池检修口、出水口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流板A和导流板C的底部倾斜设置并且倾斜的角度不高于45度而导流板B和导流板D的倾斜角度不高于50度,可以依靠这些导流结构让空气在在池内产生内循环,无需污泥回流,节省动力,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管可持续向上部排放气体,可以带动活性污泥和磁粉等充分混合上流,A池检修口和O池检修口上的检修口盖板可自由安装和拆卸,便于采用间歇排泥形式排除一部分污泥且方便补充磁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作为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广泛的应用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A池和O池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阶段,一般污泥浓度保持在3000mg/L,才能保证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现有的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因污泥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现有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将A池和O池分开,而且在O池后段需设置沉淀池,用于O池出水泥水分离,十分的麻烦,并且结构比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并且需要额外提供动力进行进行污泥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A池壳体、导流板A、导流板B、A池检修口、检修口盖板、穿孔曝气管、分隔挡板、连通口、O池壳体、导流板C、导流板D、导流板E、出水堰、微孔曝气管、O池检修口、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A壳池体的内部安装有竖直的导流板,所述A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池壳体(1)、导流板A(2)、导流板B(3)、A池检修口(4)、检修口盖板(5)、穿孔曝气管(6)、分隔挡板(7)、连通口(8)、O池壳体(9)、导流板C(10)、导流板D(11)、导流板E(12)、出水堰(13)、微孔曝气管(14)、O池检修口(15)、出水口(16)和进水口(17);所述A池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竖直的导流板A(2),所述A池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倾斜的导流板B(3),所述A池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A池检修口(4),所述A池检修口(4)上安装有检修口盖板(5),所述A池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穿孔曝气管(6),所述A池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池壳体(1)、导流板A(2)、导流板B(3)、A池检修口(4)、检修口盖板(5)、穿孔曝气管(6)、分隔挡板(7)、连通口(8)、O池壳体(9)、导流板C(10)、导流板D(11)、导流板E(12)、出水堰(13)、微孔曝气管(14)、O池检修口(15)、出水口(16)和进水口(17);所述A池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竖直的导流板A(2),所述A池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倾斜的导流板B(3),所述A池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A池检修口(4),所述A池检修口(4)上安装有检修口盖板(5),所述A池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穿孔曝气管(6),所述A池壳体(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7),所述A池壳体(1)和O池壳体(9)之间固定有分隔挡板(7)所述分隔挡板(7)上设置有连通口(8),所述O池壳体(9)的内部安装有导流板C(10),所述O池壳体(9)的底部固定有倾斜的导流板D(11),所述导流板C(10)和O池壳体(9)侧壁之间安装有导流板E(12),所述O池壳体(9)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16),所述O池壳体(9)的内部出水口(16)处设置有出水堰(13),所述O池壳体(9)的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管(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雯贵马秀峰黄立岩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兆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