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01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侧设有第一过滤罐,所述第一过滤罐一侧底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另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罐,所述第二过滤罐远离第一过滤罐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罐,所述第一过滤罐与第二过滤罐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水箱对浓水进行收集,并在储水箱内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利用虹吸原理使浓水自动经第七连接管排出到第三过滤罐内进行回收净化,有效的对浓水进行了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反渗透是一种借助于半透膜的功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当系统中所加的压力大于进水溶液渗透压时,水分子不断地透过膜,经过产水流道流入中心管,然后在一端流出水中的杂质,如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然后在浓水出水端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目的。但是,现有的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将浓水直接排出外界,不可对浓水进行重复利用,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通过设置储水箱对浓水进行收集,并在储水箱内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利用虹吸原理使浓水自动经第七连接管排出到第三过滤罐内进行回收净化,有效的对浓水进行了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侧设有第一过滤罐,所述第一过滤罐一侧底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另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罐,所述第二过滤罐远离第一过滤罐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罐,所述第一过滤罐与第二过滤罐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一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与第三过滤罐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三过滤罐连通,所述第三过滤罐底端远离第二过滤罐的一侧设有增压泵,所述第三过滤罐与增压泵之间设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第三过滤罐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另一端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顶端连通有第五连接管,所述架体顶端设有反渗透罐体,所述反渗透罐体底端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内部设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罐体内壁与反渗透膜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底端一侧连通有第六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一侧设有阀体,所述第六连接管底端延伸进架体的内部,所述架体内部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在第三过滤罐顶端一侧位置,所述第六连接管底端与储水箱顶端连通,所述储水箱内部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一侧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底端一侧连通有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与第三过滤罐连通。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储水箱的一端与架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反渗透罐体一侧设有紫外杀菌器,所述紫外杀菌器底端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紫外杀菌器与反渗透罐体之间设有第八连接管,所述第八连接管一端与反渗透罐体连通,所述第八连接管另一端与紫外杀菌器连通,所述紫外杀菌器远离第八连接管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罐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罐的内壁与过滤网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罐的内部设有石英砂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罐的内壁与石英砂过滤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罐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罐的内壁与活性炭过滤层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和第三过滤罐对原水进行三重过滤,有效的提高了原水的纯净度,并通过设置反渗透罐体对原水进行反渗透过滤,可获得优质纯净的纯水,通过设置储水箱对浓水进行收集,并在储水箱内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利用虹吸原理使浓水自动经第七连接管排出到第三过滤罐内进行回收净化,有效的对浓水进行了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储水箱俯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第一过滤罐、3水泵、4进水管、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过滤罐、7第三过滤罐、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增压泵、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反渗透罐体、14反渗透膜、15第六连接管、16阀体、17储水箱、18第一挡板、19第二挡板、20第七连接管、21支撑架、22紫外杀菌器、23第八连接管、24出水管、25过滤网、26石英砂过滤层、27活性炭过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内侧设有第一过滤罐2,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底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一侧连通有进水管4,所述水泵3另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远离水泵3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罐6,所述第二过滤罐6远离第一过滤罐2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罐7,所述第一过滤罐2与第二过滤罐6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8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8另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6与第三过滤罐7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9,所述第三连接管9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9另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三过滤罐7底端远离第二过滤罐6的一侧设有增压泵10,所述第三过滤罐7与增压泵10之间设有第四连接管11,所述第四连接管11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1另一端与增压泵10连通,所述增压泵10顶端连通有第五连接管12,所述架体1顶端设有反渗透罐体13,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部设有反渗透膜14,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壁与反渗透膜14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一侧连通有第六连接管15,所述第六连接管15一侧设有阀体16,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延伸进架体1的内部,所述架体1内部设有储水箱17,所述储水箱17设在第三过滤罐7顶端一侧位置,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与储水箱17顶端连通,所述储水箱17内部设有第一挡板18,所述第一挡板18的顶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8一侧设有第二挡板19,所述第二挡板19的底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17底端一侧连通有第七连接管20,所述第七连接管20远离储水箱17的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箱17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远离储水箱17的一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内侧设有第一过滤罐(2),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底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一侧连通有进水管(4),所述水泵(3)另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远离水泵(3)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罐(6),所述第二过滤罐(6)远离第一过滤罐(2)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罐(7),所述第一过滤罐(2)与第二过滤罐(6)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8)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8)另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6)与第三过滤罐(7)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9),所述第三连接管(9)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9)另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三过滤罐(7)底端远离第二过滤罐(6)的一侧设有增压泵(10),所述第三过滤罐(7)与增压泵(10)之间设有第四连接管(11),所述第四连接管(11)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1)另一端与增压泵(10)连通,所述增压泵(10)顶端连通有第五连接管(12),所述架体(1)顶端设有反渗透罐体(13),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部设有反渗透膜(14),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壁与反渗透膜(14)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一侧连通有第六连接管(15),所述第六连接管(15)一侧设有阀体(16),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延伸进架体(1)的内部,所述架体(1)内部设有储水箱(17),所述储水箱(17)设在第三过滤罐(7)顶端一侧位置,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与储水箱(17)顶端连通,所述储水箱(17)内部设有第一挡板(18),所述第一挡板(18)的顶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8)一侧设有第二挡板(19),所述第二挡板(19)的底端和两侧均与储水箱(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17)底端一侧连通有第七连接管(20),所述第七连接管(20)远离储水箱(17)的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内侧设有第一过滤罐(2),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底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一侧连通有进水管(4),所述水泵(3)另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远离水泵(3)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2)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罐(6),所述第二过滤罐(6)远离第一过滤罐(2)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罐(7),所述第一过滤罐(2)与第二过滤罐(6)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8)一端与第一过滤罐(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8)另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6)与第三过滤罐(7)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9),所述第三连接管(9)一端与第二过滤罐(6)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9)另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三过滤罐(7)底端远离第二过滤罐(6)的一侧设有增压泵(10),所述第三过滤罐(7)与增压泵(10)之间设有第四连接管(11),所述第四连接管(11)一端与第三过滤罐(7)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1)另一端与增压泵(10)连通,所述增压泵(10)顶端连通有第五连接管(12),所述架体(1)顶端设有反渗透罐体(13),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与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部设有反渗透膜(14),所述反渗透罐体(13)内壁与反渗透膜(14)固定连接,所述反渗透罐体(13)底端一侧连通有第六连接管(15),所述第六连接管(15)一侧设有阀体(16),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延伸进架体(1)的内部,所述架体(1)内部设有储水箱(17),所述储水箱(17)设在第三过滤罐(7)顶端一侧位置,所述第六连接管(15)底端与储水箱(17)顶端连通,所述储水箱(17)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淑一孟毅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方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