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5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净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过滤膜、净水箱和废水箱,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和污水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连接原水箱,所述净水过滤膜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箱,所述污水过滤膜通过污水管连接废水箱;所述净水箱通过冲洗管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污水管,且所述回水管与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过滤膜的冲洗,同时能够实现净水的节约,提高节能环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水质进行处理时,一般是对原水箱内的水质通过膜过滤的形式实现过滤,通过膜过滤将净水过滤形成净水和废水,净水排入到净水箱,废水通过管道排入到废水箱。在长时间过滤过程中,需要对过滤膜进行冲洗,便于继续使用,现有技术一般是利用原水箱内的水进行冲洗,增强原水箱内的水压,对过滤膜进行冲刷,该方法虽然能对膜进行一定的冲洗,但是由于原水箱内的水为净水,容易造成膜清洗不彻底的现象,同时冲洗后的水只能实现废水处理,进而造成一部分的净水浪费。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可以在实现膜冲洗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提高膜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包括原水箱、过滤膜、净水箱和废水箱,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和污水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连接原水箱,所述净水过滤膜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箱,所述污水过滤膜通过污水管连接废水箱;所述净水箱通过冲洗管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污水管,且所述回水管与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冲洗管上安装有计时装置,且所述计时装置连接第一阀门。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第二阀门与回水管之间安装有Y型过滤管,所述Y型过滤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一侧的隔板和位于第一管体底部的开关。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第一管体内套接一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长度大于第一管体长度,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第一管体一侧,且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接处设有过滤棉。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隔板端部设有伸缩件,且所述伸缩件为防水气缸。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开关螺接第一管体底部。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第一管体轴接回水管,且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为折叠板。根据本技术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所述污水管上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激光检测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包括原水箱、过滤膜、净水箱和废水箱,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和污水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连接原水箱,所述净水过滤膜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箱,所述污水过滤膜通过污水管连接废水箱,通过过滤膜实现对原水的有效过滤处理,将其过滤形成净水和废水,实现有效排出;所述净水箱通过冲洗管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污水管,且所述回水管与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通过冲洗管对净水箱内的净水实现导流,利用净水对过滤膜进行冲洗,保证对过滤膜的有效冲洗,进而延长过滤膜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回水管实现对冲洗后净水的有效回收,实现节能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净水对过滤膜进行冲洗,将其内部的污水冲洗完后,流出净水,然后通过回水管实现对净水的有效回流收集,提高过滤膜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Y型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原水箱,21-净水过滤膜,22-污水过滤膜,3-净水箱,4-废水箱,5-Y型过滤管,51-第一管体,52-第二管体,53-隔板,54-开关,55-过滤棉,56-连接板,6-进水管,71-净水管,72-污水管,8-冲洗管,9-回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包括原水箱1、过滤膜、净水箱3和废水箱4,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21和污水过滤膜22,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6连接原水箱1,所述净水过滤膜21通过净水管71连接净水箱3,所述污水过滤膜22通过污水管72连接废水箱4,通过过滤膜实现对原水的有效过滤处理,将其过滤形成净水和废水,实现有效排出;所述净水箱3通过冲洗管8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8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1通过回水管9连接污水管72,且所述回水管9与污水管72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通过冲洗管8对净水箱2内的净水实现导流,利用净水对过滤膜进行冲洗,保证对过滤膜的有效冲洗,进而延长过滤膜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回水管9实现对冲洗后净水的有效回收,实现节能效果。优选的是,本技术的冲洗管8上安装有计时装置,且所述计时装置连接第一阀门,通过计时装置实现对冲洗管8内水流的流动时间进行计算,使其在规定时间实现有效的流量输出,利用该输出的流量实现对过滤膜内残留的污水或废水进行冲洗。另外,本技术的第二阀门与回水管9之间安装有Y型过滤管5,所述Y型过滤管5包括第一管体51、第二管体52、位于第一管体51一侧的隔板53和位于第一管体51底部的开关54,通过Y型过滤管5实现对原水的有效过滤,保证过滤过程中残渣的有效沉淀,提高其过滤质量和残渣的排出效率。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第一管体51内套接一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长度大于第一管体51长度,所述第二管体52连接第一管体51一侧,且所述第二管体52与第一管体51连接处设有过滤棉55,通过过滤网实现对水质的有效过滤,同时采用过滤棉55实现二次过滤,保证水质的回流清洁度。更好的,本技术的隔板53端部设有伸缩件,且所述伸缩件为防水气缸,通过防水气缸实现对隔板53位置的有效调节,通过隔板53实现对第一管体51和第二管体52之间的有效封闭,相当于阀门功能,进而避免水流的反向流动,造成水质的混杂。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原水箱1内的水质通过进水管6流经过滤膜,通过过滤膜实现对原水的过滤,过滤后的原水分别经净水管71和污水管72流入到净水箱3和废水箱4内,净水箱3的水质实现家庭用水等使用,废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过滤膜、净水箱和废水箱,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和污水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连接原水箱,所述净水过滤膜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箱,所述污水过滤膜通过污水管连接废水箱;/n所述净水箱通过冲洗管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污水管,且所述回水管与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过滤膜、净水箱和废水箱,且依次排列,所述过滤膜包括净水过滤膜和污水过滤膜,且所述过滤膜通过进水管连接原水箱,所述净水过滤膜通过净水管连接净水箱,所述污水过滤膜通过污水管连接废水箱;
所述净水箱通过冲洗管连接过滤膜,且所述冲洗管与过滤膜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原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污水管,且所述回水管与污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上安装有计时装置,且所述计时装置连接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循环清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与回水管之间安装有Y型过滤管,所述Y型过滤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一侧的隔板和位于第一管体底部的开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彧李德宝张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方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