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蕊专利>正文

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99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的反应罐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与固定底座之间的固定支脚、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上方的连接管道、分别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反应罐本体内的曝气组件对其进行反应,通过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进行排放,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系统相关
,具体为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生态系统由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总称.水生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自养生物(藻类、水草等)、异养生物(各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和分解者生物(各种微生物)群落,各种生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单元;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态系统用曝气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微生物进行输送,进而降低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生态系统用曝气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态系统用曝气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微生物进行输送,进而降低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生态系统用曝气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方的反应罐本体、设置在反应罐本体与固定底座之间的固定支脚、设置在反应罐本体上方的连接管道、分别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反应罐本体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用于输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与水生态系统相连通,反应罐本体内设置有曝气组件,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反应罐本体内的曝气组件对其进行反应,通过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进行排放,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管道与反应罐本体相连通,且连接管道与反应罐本体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连接管道与反应罐本体相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分别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与连接管道固定连接,且第一输送管道的内径大于第二输送管道的内径,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固定支脚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固定支脚的上端面与反应罐本体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支架对反应罐本体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反应罐本体一侧的观察窗口,观察窗口设置为贯穿性,且观察窗口内壁设置有可视化的钢化玻璃,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口实时的查看反应罐本体内的加工进程;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反应罐本体旁的爬梯,爬梯的一端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爬梯的另一端与反应罐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使用者通过爬梯对反应罐本体进行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的反应罐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与固定底座之间的固定支脚、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上方的连接管道、分别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用于输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述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与水生态系统相连通,所述反应罐本体内设置有曝气组件,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反应罐本体内的曝气组件对其进行反应,通过第一排放管道和第二排放管道进行排放,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中的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中的图1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座、2-反应罐本体、3-固定支脚、4-爬梯、5-连接管道、61-第一输送管道、62-第二输送管道、7-观察窗口、81-第一排放管道、82-第二排放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设置在固定底座1上方的反应罐本体2、设置在反应罐本体2与固定底座1之间的固定支脚3、设置在反应罐本体2上方的连接管道5、分别与连接管道5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以及设置在反应罐本体2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用于输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与水生态系统相连通,反应罐本体2内设置有曝气组件,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反应罐本体2内的曝气组件对其进行反应,通过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进行排放,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连接管道5与反应罐本体2相连通,且连接管道5与反应罐本体2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连接管道5与反应罐本体2相连接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分别与连接管道5相连通,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与连接管道5固定连接,且第一输送管道61的内径大于第二输送管道62的内径,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输送;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固定支脚3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1固定连接,固定支脚3的上端面与反应罐本体2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支架对反应罐本体2进行支撑;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还包括设置在反应罐本体2一侧的观察窗口7,观察窗口7设置为贯穿性,且观察窗口7内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上方的反应罐本体(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与固定底座(1)之间的固定支脚(3)、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上方的连接管道(5)、分别与连接管道(5)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所述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用于输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述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与水生态系统相连通,所述反应罐本体(2)内设置有曝气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上方的反应罐本体(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与固定底座(1)之间的固定支脚(3)、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上方的连接管道(5)、分别与连接管道(5)相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罐本体(2)下端的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所述第一输送管道(61)和第二输送管道(62)用于输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述第一排放管道(81)和第二排放管道(82)与水生态系统相连通,所述反应罐本体(2)内设置有曝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5)与反应罐本体(2)相连通,且连接管道(5)与反应罐本体(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用微生物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蕊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