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属于水体净化处理领域。针对现有中水体净化装置结构复杂,水体净化效果一般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它包括生物栅框架,生物栅框架通过支柱固定在水中,生物栅框架内部设置有曝气管、填料挂杆和加气块混凝土,填料挂杆上悬挂有生物填料,生物栅框架上方设置有生态浮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生物填料促进水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降解水中有机物、氮和磷含量;通过加气块混凝土具有吸附磷的功能,进一步降低水体中含磷总量,且能够对水体中固体颗粒起到拦截作用,通过生态浮岛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多重步骤对水体进行净化,整体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水体污染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河道湖泊水体净化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城镇的排污量和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中国主要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全国大部分湖泊、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甚至出现了许多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景观,也对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机械过滤、物化吸附、化学杀藻、投加微生物菌剂等单项技术在国内外城市水体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中均有应用。机械过滤、物化吸附法净化装置在生产应用中效果良好,但存在运行费用高的问题,适用于小型水体的强化净化。化学杀藻和投加微生物菌剂方法可以解决浮游藻类过度生长和促进污染物快速分解等问题,但投加化学药剂和微生物菌剂的费用高,二次污染风险大,适用于水体应急处理。因此,在河道湖泊水体净化处理技术并没有一个使用广泛且成本较低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042629.9,公开日为2012年11月21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栅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框架和若干填料构成的生物删,其特征是:所述框架由若干根预制支架拼插呈快装式结构,所述置于框架内部的若干填料呈交叉式结构排列,所述填料包括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有益效果:快装式结构,便于运输与安装,经过预制的生物栅框架,运输至使用地时,不需焊接,可以直接拼插完成生物栅框架;多种填料采用特定结构排布,更有益于水体中的生物多样化的形成。经过特殊设置的不同配比的多种填料,更有益于形成生物膜,增加去除效果。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被生物栅上所附着的微生物所摄取,使水体得到净化。尤其适合于河道水体复杂多变的水动力学条件,不会造成河道的堵塞。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生物栅装置去除氮、磷的效率偏低。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653365.4,公开日为2019年06月07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气块水体净化组合装置,属于水生态净化处理
针对现有技术中浮岛净化水体效果较差,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气块水体净化组合装置包括内层浮架和外层浮架,内层浮架和外层浮架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内层浮架的中心设置有若干个浮床框架,还包括混凝土加气块,混凝土加气块设置在浮床框架中,混凝土加气块四周设置有孔网I。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对水中固体颗粒的拦截效果偏差,整体安装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水体净化装置结构复杂,水体净化效果一般且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体净化系统。通过多重步骤对水体进行净化,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净化效果好;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水体污染治理。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生物栅框架,生物栅框架通过支柱固定在水中,生物栅框架内部设置有曝气管、填料挂杆和加气块混凝土,填料挂杆上悬挂有生物填料,生物栅框架上方设置有生态浮岛。更进一步的,生物栅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曝气管支架,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支架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为纳米微孔曝气管。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上设置有安装孔,固定件穿过安装孔与支柱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水平板和与水平板垂直连接的竖直板,竖直板上设置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固定孔与安装孔将竖直板与支柱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为不锈钢方管。更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体框架,浮岛主体框架内铺满网片,网片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更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更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栅框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钢丝网笼,钢丝网笼内充填有加气块混凝土。更进一步的,所述加气块混凝土为大小均匀的砖块状,砖块状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生物填料促进水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降解水中有机物、氮和磷含量;通过加气块混凝土具有吸附磷的功能,进一步降低水体中含磷总量,且加气块混凝土能够对水体中固体颗粒起到一个拦截的作用;生态浮岛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整体的水体净化系统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水体污染治理中,并且通过三重净化作用使得水体净化效果好;(2)本技术在生物栅框架内还设置有曝气管支架,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支架上,曝气管支架对曝气管起到一个支撑与固定的作用,避免曝气管受到水体冲击或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正常曝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曝气管为纳米微孔曝气管,该类型的曝气管产生的气孔、气泡较小,噪音也较小,对水底鱼类干扰小,并且氧利用率高;(3)本技术在支柱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且固定件通过安装孔与支柱固定,支柱支撑整个生物栅框架,固定件的设置一方面加固支柱在水中的固定,另一方面固定件可通过与不同位置的安装孔连接从而改变生物栅框架的入水深度,调节方便,易于操作;且固定件包括水平板与竖直板,加固与支柱的连接,避免水流冲击使得固定件与支柱连接发生脱落;(4)本技术所述的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体框架,浮岛主体框架内铺满网片形成浮岛主体,在网片上种植水生植物;此种生态浮岛属于无土栽培,将水生植物作为载体种植到河道湖泊中可以为生物创造栖息地,净化水质,消除风浪对水生植物冲击的同时美化环境;(5)本技术在生物栅框架内设置钢丝网笼,在钢丝网笼内部充填加气块混凝土,一来钢丝网笼的设置加固了生物栅框架的整体强度,使其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来钢丝网笼给加气块混凝土提供安装空间,提高加气块混凝土在生物栅框架内的稳定性能;且加气块混凝土为大小均匀的砖块状,砖块状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该孔对水中固体颗粒起到拦截作用,提高水体透明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件安装详图;图4为本技术的生态浮岛平面示意图。图中:1、生物栅框架;2、曝气管支架;3、软管;4、生物填料;5、填料挂杆;6、钢丝网笼;7、加气块混凝土;8、曝气管;9、固定件;10、支柱;11、安装孔;12、网片;13、水生植物;14、生态浮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生物栅框架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栅框架1为长方形,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固定;生物栅框架1通过支柱10固定在水中,生物栅框架1内部设置有曝气管8、填料挂杆5和加气块混凝土7,空气通过软管3进入曝气管8,不受外界干扰;填料挂杆5上悬挂有生物填料4,将生物填料4悬挂在填料挂杆5上方便操作,且易于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栅框架(1),生物栅框架(1)通过支柱(10)固定在水中,生物栅框架(1)内部设置有曝气管(8)、填料挂杆(5)和加气块混凝土(7),填料挂杆(5)上悬挂有生物填料(4),生物栅框架(1)上方设置有生态浮岛(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栅框架(1),生物栅框架(1)通过支柱(10)固定在水中,生物栅框架(1)内部设置有曝气管(8)、填料挂杆(5)和加气块混凝土(7),填料挂杆(5)上悬挂有生物填料(4),生物栅框架(1)上方设置有生态浮岛(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栅框架(1)内部还设置有曝气管支架(2),曝气管(8)安装在曝气管支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8)为纳米微孔曝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0)上设置有安装孔(11),固定件(9)穿过安装孔(11)与支柱(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9)包括水平板和与水平板垂直连接的竖直板,竖直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春,吴翔,杨明豪,李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