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97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二硫化碳焦炭法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包括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并联连通装置。解决了传统的二硫化碳焦炭法间歇式生产装置,存在的多套小装置造成的投资大,生产操作繁琐;反应炉上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易发生二硫化碳逆反应,既影响产量,又增加脱硫难度等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不利于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节约建设投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它属于二硫化碳焦炭法生产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二硫化碳焦炭法间歇式生产装置,按照生产工序分别为: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n个脱硫装置,n个冷凝装置,n个精馏装置以及尾气处理装置。其中: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和冷凝装置以及精馏装置,均是按照每一个反应炉合成装置对应设置一套脱硫装置和冷凝装置以及精馏装置,这种传统的气化反应炉及多套后处理系统装置设置,一是存在多套小装置造成投资过大。二是存在多套小装置采用较细管道连接,管道外表面热量不易有效回收利用。三是存在多套小装置生产操作繁琐且用工多,不利于实现连续自动化作业。四是存在反应炉上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由于温度偏高流速较快,导致的气态二硫化碳逆反应造成游离单质硫多浪费资源,影响产量,又增加了脱硫难度;五是还存在反应炉出口段由于游离单质硫多,输出管道前段冷却较快易堵塞输出管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的二硫化碳焦炭法间歇式生产装置,存在的多套小装置造成的投资大,生产操作繁琐;反应炉上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易发生二硫化碳逆反应,既影响产量,又增加脱硫难度以及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较细,冷却较快造成能源资源浪费等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不利于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包括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其中,所述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包括气化反应炉、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连接管、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余热利用夹套管、夹套管外保温层、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设置在所述气化反应炉上部一侧,与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相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内设置有瓷片,以调节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温度并减缓气态二硫化碳流速;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固定设置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外侧,通过n个所述连接管与n个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固定并联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固定串联连接,形成连续生产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外周,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内装有液体导热介质,通过液体导热介质在夹套管内流动,将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外周余热输送到熔硫、脱硫、蒸馏、尾气处理等工序环节再利用。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导热介质为导热油或工业用导热盐。进一步地,所述夹套管外保温层固定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11)外周,保温层内设置有保温材料。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为耐高温石棉。进一步地,所述气化反应炉采用耐热铸铁或310s不锈钢材料制造。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余热利用夹套管、脱硫装置、冷凝装置和精馏装置均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传统的二硫化碳焦炭法间歇式生产装置,存在的n套小装置造成的投资过大问题。2、解决了n套小装置采用较细管道连接,管道外表面余热不易有效回收利用问题。3、解决了n套小装置生产操作非常繁琐且用工多,不利于实现连续自动化作业的技术问题。4、有效降低了反应炉上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存在的气态二硫化碳逆反应问题。本技术可节约建设投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CS2焦炭法连续生产工艺流程及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化反应炉合成CS2及后处理装置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原n套气化反应炉合成CS2及后处理装置平面示意图。图中:1-液硫定量自动输送装置;2-气化反应炉外加热炉;3-反应炉布料分叉管;4-自动连续加料机构;5-气化反应炉顶密闭连续给料仓;6-气化反应炉;7-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8-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9-连接管;10-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1-余热利用夹套管;12-夹套管外包温层;13-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支架;14-螺旋输送自动排炉渣机;15-炉渣自动密闭输出装置;16-脱硫装置;17-冷凝装置;18-精馏装置;19-尾气处理装置;20-原n套小装置较细连接管道;21-原n套小脱硫装置;22-原n套小冷凝装置;23-原n套小精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包括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其中,所述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包括气化反应炉6、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连接管9、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余热利用夹套管11、夹套管外保温层12、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设置在所述气化反应炉6上部一侧,与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相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内设置有瓷片,以调节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温度并减缓气态二硫化碳流速;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固定设置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外侧,通过n个所述连接管9与n个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固定并联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固定串联连接,形成连续生产装置。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11固定设置在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外周,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11内装有液体导热介质,通过液体导热介质在夹套管11内流动,将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外周余热输送到熔硫、脱硫、蒸馏、尾气处理等工序环节再利用。所述液体导热介质为导热油或工业用导热盐。所述夹套管外保温层12固定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夹套管11外周,保温层内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耐高温石棉。所述气化反应炉6采用耐热铸铁或310s不锈钢材料制造。所述连接管9、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余热利用夹套管11、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和精馏装置18均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包括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包括气化反应炉(6)、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连接管(9)、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余热利用夹套管(11)、夹套管外保温层(12)、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n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设置在所述气化反应炉(6)上部一侧,与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相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内设置有瓷片,以调节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温度并减缓气态二硫化碳流速;/n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固定设置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外侧,通过n个所述连接管(9)与n个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固定并联连接;/n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固定串联连接,形成连续生产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包括原燃料预处理装置、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装置、脱硫装置、冷凝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气化反应炉合成连通装置包括气化反应炉(6)、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连接管(9)、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余热利用夹套管(11)、夹套管外保温层(12)、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
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设置在所述气化反应炉(6)上部一侧,与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相连接,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管道(7)内设置有瓷片,以调节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段温度并减缓气态二硫化碳流速;
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固定设置在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外侧,通过n个所述连接管(9)与n个所述气态二硫化碳输出口(8)固定并联连接;
所述气态二硫化碳回收总管(10)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脱硫装置(16)、冷凝装置(17)、精馏装置(18)和尾气处理装置(19)固定串联连接,形成连续生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凭力薛薇张诚李英栋
申请(专利权)人:阳城县绿色科技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