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97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部,所述支撑平台部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加力装置和气缸固定板,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空气加力装置通过导管与注射部相连接,所述注射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一侧,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骨架的一侧面设置有分散注入管,本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能够快速灌装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空气加力装置可以使装置内无残留的液体,进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作用下可以有效保证瓶子不会晃动,进一步避免溢洒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这种菌剂用于拌种或蘸根,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预防土传病害、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质等作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恰当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现有的液体微生物菌剂在进行灌装时,灌装速度加快时容易出现液体泄漏,既造成浪费,又影响灌装的效率,现有的灌装装置在进行单个瓶体灌装时,会严重的降低灌装的速度,降低工作效率,同时灌装中导管中会有残留,微生物菌剂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期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通过气缸动作,使注射部进入容器中,防止泄露,同时多个注射部可以一次灌注多个容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空气压力装置可以保证管内无残留的液体,既实现液体的充分利用,又能使管保持干净,进而提高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部,所述支撑平台部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加力装置和气缸固定板,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空气加力装置通过导管与注射部相连接,所述注射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一侧,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骨架的一侧面设置有分散注入管,分散注入管通过高压软管与注射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平台部包括垫脚、支撑箱体和支撑台面,支撑箱体的下底面设置有垫脚,支撑箱体与支撑台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面上表面设置有输送部,输送部对称设置有卡夹,卡夹固定连接有护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骨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微型气缸,微型气缸的伸缩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箍紧卡相连接,第二固定板通过紧固件与第二箍紧卡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散注入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阀,连接阀的外侧面设置有通阀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能够快速灌装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气缸的作用下,使注射部可以进入容器中,有效的避免液体的溢洒,避免浪费,同时空气加力装置可以使装置内无残留的液体,进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作用下可以有效保证瓶子不会晃动,进一步避免溢洒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支撑箱体、2支撑台面、3气缸固定板、4支撑骨架、5分散注入管、6高压软管、7空气加力装置、8气缸、9支撑平台部、10垫脚、11注射部、12第二固定板、13卡夹、14第一固定板、15连接阀、16通阀开关、17输送部、18微型气缸、19第一箍紧卡、20第二箍紧卡、21护杆、22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描述与理解方便,以下以图2的上方为上方进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部9,所述支撑平台部9包括垫脚10、支撑箱体1和支撑台面2,支撑箱体1的下底面设置有垫脚10,支撑箱体1与支撑台面2固定连接,所述垫脚10均布在支撑箱体1的下底面,保证该装置的平稳性,所述支撑台面2上表面设置有输送部17,输送部17对称设置有卡夹13,卡夹13固定连接有护杆21,卡夹13和护杆21可以保证容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倾倒,所述支撑平台部9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骨架4,所述支撑骨架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4固定连接有微型气缸18,微型气缸18的伸缩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箍紧卡19相连接,第二固定板12通过紧固件与第二箍紧卡20相连接,第一箍紧卡19和第二箍紧卡20在注射时将容器进行箍紧,防止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注射的精准性,支撑骨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加力装置7和气缸固定板3,气缸固定板3固定设置有气缸8,所述空气加力装置7通过导管与注射部11相连接,所述注射部1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2的一侧,气缸8的输出端与支撑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骨架4的一侧面设置有分散注入管5,所述分散注入管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阀15,连接阀15的外侧面设置有通阀开关16,通阀开关16控制液体的通断,分散注入管5通过高压软管6与注射部11相连接,所述微型气缸18、气缸8、输送部17、空气加力装置7与外置的控制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快速灌装,同时减少灌装过程中的倾洒,提高灌装效率,同时还能使装置的液体无残留,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时:外置的喷射装置通过连接阀15与分散注入管5相连接,在外置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输送部17将容器运输至注射部11的正下方并停止,在外置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气缸8下行,将注射部11深入容器,在外置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喷射装置将液体通入分散注入管5内,从而实现灌装,同时微型气缸18工作,使第一箍紧卡19和第二箍紧卡20将容器进行箍紧,灌装完毕,喷射装置在置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停止注射,同时输送部17将容器运输至下道工序,待该批次灌装完成后,喷射装置在置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停止注射,并将通阀开关16进行关闭,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空气加力装置7工作,将装置内的液体进行清理,待工作十分钟后,空气加力装置7停止工作,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本技术可以对容器进行灌装,提高灌装的效率,同时还能防止灌装灌装过程中溢洒现象的发生,同时空气加力装置7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卡夹13和护杆21可以保证容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倾倒,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第一箍紧卡19和第二箍紧卡20在注射时将容器进行箍紧,防止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注射的精准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部(9),所述支撑平台部(9)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骨架(4),支撑骨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加力装置(7)和气缸固定板(3),气缸固定板(3)固定设置有气缸(8),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力装置(7)通过导管与注射部(11)相连接,所述注射部(1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2)的一侧,气缸(8)的输出端与支撑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骨架(4)的一侧面设置有分散注入管(5),分散注入管(5)通过高压软管(6)与注射部(1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部(9),所述支撑平台部(9)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骨架(4),支撑骨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加力装置(7)和气缸固定板(3),气缸固定板(3)固定设置有气缸(8),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力装置(7)通过导管与注射部(11)相连接,所述注射部(1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2)的一侧,气缸(8)的输出端与支撑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骨架(4)的一侧面设置有分散注入管(5),分散注入管(5)通过高压软管(6)与注射部(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液体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部(9)包括垫脚(10)、支撑箱体(1)和支撑台面(2),支撑箱体(1)的下底面设置有垫脚(10),支撑箱体(1)与支撑台面(2)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山龚云婷常苗赵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