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802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从上到下包括上腔袋(1)、中腔袋(2)、下腔袋(3),每个腔袋分别由上、下密封条(4)分隔而成;每个密封条(4)前后侧均设有一个突出的窄侧边(5);中腔袋(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入腔袋内的操作手套(6),操作手套(6)与中腔袋(2)主体融为一体,形成密封空间;上腔袋上侧设有塑料挂钩(7),每个袋腔外均有不透明标签区(8)。本实用新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不仅可以实现存放物与外界环境的隔离,还能进行简单的非直接接触式的科研、医学、食品等操作,可广泛用于防疫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医疗、科研实验、以及食品包装的可密封操作袋,具体是一种手套嵌入式的多腔密封袋。
技术介绍
2019年末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感染者出现高热、乏力、干咳,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症状。由于其高感染率,已发展成为一例全球性的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困扰,也给医疗卫生行业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导致医疗防护用品极度短缺等窘况。由于COVID-19本质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因此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是最切实有效的防控手段,尤其是密切接触患者以及相关病理标本、体液样本的医护人员以及家人的防护工作需十分谨慎严密。同时该疫情的流行,也提醒广大群众加强个人健康管理以及卫生防护工作,包括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卫生习惯等。因此面对突然大规模爆发的疫情,市场亟需开发功能多样、方便有效、成本低廉的医护人员以及个人卫生防护用品,能快速响疫情,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在医疗物资短缺、医疗环境简陋时依旧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医疗防护用品。在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或者检验时,医护人员常常需要对有感染性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标本、体液、粪便等进行相关操作和储存,如对COVID-19病人的肺标本、咽拭子、粪便等进行观察以及病理取样。若医护人员与样本之间不进行有效隔离,会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造成交叉感染,并且会污染周围环境。因此处理这类样本不仅仅需要加强医护人员个人的防护,还需要注重对样品的密封隔离,尽量减少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现有的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防毒面具、防护服,对感染性标本的隔离主要是负压装置、密封病理袋等。现有的病理袋基本是单腔密封袋,因此标本从宿主身上分离后装袋再到检测员取出标本进行取样分析会经历的两次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的过程,这是医源性病毒泄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另外在紧急状况或医疗条件不完善的地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性标本分析和取样等操作时可能没有负压装置或者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为解决上述两个潜在问题,需要一种简单便携的密封可操作装置,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减少这类感染性、毒害性标本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以及面积,减少感染性物质的外泄。另一方面可以在没有防护的硬件条件或者紧急状况时,医护人员可以相对安全地对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和操作。这样既可以有效隔离,保护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健康,减少交叉感染、病毒外泄,还能进行相关临床的简单操作,以及后期保存相关样品,简化操作流程,节约医疗成本,快速响应疫情爆发带来的医疗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方便对储存物进行非直接接触式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密封或隔离的多功能密封袋。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从上到下包括上腔袋、中腔袋、下腔袋,每个腔袋分别由上、下密封条分隔而成;每个密封条前后侧均设有一个突出的窄侧边;中腔袋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入腔袋内的操作手套,操作手套与中腔袋主体融为一体,形成密封空间。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所述的密封条为二个,通过二个密封条可增加密封效果,且通过密封条的开闭可以与相邻腔袋进行物品传送或者隔离。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密封条前后两侧均设有与腔袋等宽的窄侧边,通过牵拉窄侧边可方便打开密封条。尤其是医护人员戴有防护手套时,这种设计更加方便打开密封条。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上腔袋和下腔袋两侧均分别设有一个凹入腔袋内的操作手套。通过操作手套分别可以对袋内物品进行操作。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上腔袋上侧设有塑料挂钩。通过塑料挂钩可以方便挂放。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上腔袋、中腔袋、下腔袋外侧均设有黑白油墨印刷的可书写标签。可直接在袋体填写相关信息防止样本弄混,便捷实用。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上腔袋、中腔袋、下腔袋内均设有干燥剂。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采用透明的医用聚乙烯原料制成,可通过常规医疗消毒灭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构造简单,容易批量生产。双密封条结构保证每个袋腔与相邻袋腔有效隔离,减少泄露几率。中间袋腔以及手套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与外界环境的隔离,还能进行简单的科研、医学、食品等操作,健康、环保、卫生、方便。三个袋腔的设计,可以使得操作者在中间袋腔进行组分分离等科研、医疗、食品等操作后,分别将样品的不同成分或部分移入三个袋腔进行密封保存,不仅方便,更增加了安全性。同时存取有传染性或相对洁净的物品时,由于中间袋腔的缓冲作用,可以进行袋腔间的逐级存取,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减少剩余物品的污染。本技术可用于感染区域对于医疗用品的保存。若保存在传统的灭菌包或者单腔隔离袋,在打开袋子取用时,剩余的医疗用品也会一起暴露在污染环境内。因此,本技术既能有效隔离外部环境,还能使剩余医疗用品在取用时尽可能减少与外界污染环境接触。同样,这种简单有效的隔离操作需求也体现在科研实验中,如处理有毒害挥发性气体的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实验动物标本,长期对无菌或者洁净物品进行保存等。如科研实验中常常需要使用到的无核酶离心管,若取用部分离心管后操作不注意污染剩余离心管,将会导致后续实验失败。无核酶离心管污染后只能直接丢弃,从而造成时间、实验耗材、人力等的浪费。现有的离心管出厂后大多是敞开盖子的状态,因此无核酶离心管在从袋子内取出前,还需盖上盖子以防管内污染。目前现有的离心管包装都是普通的单腔密封袋,虽然能做到长期密封保存,但是在部分取用离心管时,非常容易造成剩余离心管的污染;且离心管取出前在袋内盖上盖子操作十分费力。因此本技术的使用,可简化上述实验流程,为科研工作者带来便利,提高实验成功率,减少实验成本。本技术还可方便用于日常生活,如很多食品食用前需要进行去壳、剥皮、钝性分离等操作,尤其在户外食用时,或者卫生条件较差不能直接清洗双手以及食物。若直接用手接触食物进行去壳、剥皮、钝性分离,手部的细菌、病毒等可能会污染食物,从而进入体内,造成交叉感染,并且食物残渣也极易弄脏双手。因此这类食物需要一种特殊储存袋,密封的同时还能方便对食物进行去皮、剥壳、钝性分离等简单处理,同时取用后减少对剩余食物的污染,干净卫生,可以有效提高个人卫生防护。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便携卫生,用途广泛。能将传染性、毒害样品隔离在袋内,并进行简单操作以及密封储存,且只会产生一次存取行为,最后取出的也只是小部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效减少传染源。另外其能密封储存洁净物品、进行简单操作,逐层存取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洁净物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有效隔离外界污染。另外还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包括上腔袋(1)、中腔袋(2)、下腔袋(3),每个腔袋分别由上、下密封条(4)分隔而成;每个密封条(4)前后侧均设有一个突出的窄侧边(5);中腔袋(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入腔袋内的操作手套(6),操作手套(6)与中腔袋(2)主体融为一体,形成密封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包括上腔袋(1)、中腔袋(2)、下腔袋(3),每个腔袋分别由上、下密封条(4)分隔而成;每个密封条(4)前后侧均设有一个突出的窄侧边(5);中腔袋(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入腔袋内的操作手套(6),操作手套(6)与中腔袋(2)主体融为一体,形成密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条(4)为二个,通过二个密封条增加密封效果,密封条(4)的开闭可以与相邻腔袋进行物品传送或者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套嵌入式三腔多功能密封袋,其特征在于,密封条(4)前后两侧均设有与腔袋等宽的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灿杨秀刘乐李旭郝景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