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机构总成,履带轮总成通过若干个减震机构总成与框架衔接,所述减震机构总成包括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嵌设有减震滑块总成,所述减震滑块总成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减震滑块总成内设置有与所述履带轮总成枢转连接的枢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将减震机构设置在履带轮的外部,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不受履带轮总成内部的轮体结构限制,进一步提升了减震机构的安装适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消防设备中的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图9所示,履带轮总成的减震机构总成都安装在履带轮总成的轮体上,特别是负重轮上。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220052910.0,专利名称:仿形履带底盘行走装置,公开了一种仿形履带底盘行走装置,车架的一端安装有与传动轴连接的主动轮,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轮,车架的上方安装有多个支架,支架的顶部安装有托带轮,车架的下方安装有多组悬挂行走机构,悬挂行走机构包括由两连接杆一端铰接组成的可变形支架,可变形支架通过所述铰接点活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可变形支架的两连接杆的另外两端通过拉伸杆连接并且所述两连接杆的两端还通过减震装置分别活动安装有负重轮支架,负重轮支架上安装有负重轮,履带安装在所述主动轮、托带轮、从动轮和负重轮上。以及,现有专利中,专利申请号:CN201820920677.0,专利名称: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公开了面向危险灾害现场环境的履带可变形机器人移动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两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及信息采集模块;每个被动自适应履带模块均包括履带、被动自适应机构、四个固定支撑架、三个履带从动轮、四个履带承重轮、一个履带驱动轮,固定支撑架均为倒Y形框架,两两固定支撑架为一组,一组的两个固定支撑架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左右对称连接在一起,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下部Y字形两个端部位置均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分别固定两个履带承重轮,在每组固定支撑架的上部通过相应的连接轴固定有一个履带从动轮。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履带轮总成,采用履带式底盘行走地面附着能力强,虽然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好,能够适应于丘陵山区作业机械。但是,现有技术中履带轮的履带减震机构都安装在履带轮系总成内部的负重轮上,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履带轮系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第二、如果履带轮系长度过短,一般的履带减震机构无法安装;第三、一般的履带减震机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损毁,因减震机构在轮系内部无法快速更换,而本专利所述的减震机构在轮系的外部,所以可快速更换,提高了维修性;第四、一般的履带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是根据履带轮系总成内部的负重轮的个数确定的,这样就限制了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将减震机构设置在履带轮的外部,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不受履带轮总成内部的轮体结构限制,进一步提升了减震机构的安装适应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机构总成,履带轮总成通过若干个减震机构总成与框架衔接,所述减震机构总成包括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嵌设有减震滑块总成,所述减震滑块总成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减震滑块总成内设置有与所述履带轮总成枢转连接的枢转机构。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座上设置有活动收纳所述减震滑块总成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两侧的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嵌设所述枢转机构的活动槽,所述安装座侧板的上部设置的衔接部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减震滑块总成包括嵌设在所述收纳腔内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内横向穿设有枢转机构。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滑动架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条纵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架内纵向滑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嵌设的滑块。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槽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穿设出所述活动槽的止推板;所述止推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缓冲机构缓冲支撑设置在所述止推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滑块的轴承孔内的轴承或轴套,以及穿设在所述轴承或轴套内的铰接轴。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履带轮总成通过所述铰接轴与减震机构总成连接,所述履带轮总成通过减震机构总成与框架组装连接。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器、压簧、拉簧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履带轮总成包括轮架以及枢转设置在所述轮架上的若干个轮体,若干个所述轮体外部套设有履带。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轮体包括至少一个负重轮和至少一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驱动马达驱动连接,所述轮架与所述减震机构总成组合连接。本技术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将减震机构设置在履带轮的外部,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不受履带轮总成内部的轮体结构限制,进一步提升了减震机构的安装适应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机构的安装数量是根据履带轮总成内部的轮体的个数确定的,这样就限制了减震机构总成的安装数量。而本技术中的减震机构总成在履带轮总成的轮体的外部,与履带轮总成内部的轮体特别是负重轮不受限制,可根据需要安装减震机构总成的数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安装在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结构中减震机构总成与履带轮总成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减震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减震机构总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减震机构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减震滑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减震滑块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中结构示意图;其中,1-框架,2-减震机构总成,21-安装座,211-衔接部,212-收纳腔,213-支撑板,214-活动槽,22-缓冲机构,23-减震滑块总成,231-滑动架,232-滑块,233-滑槽,234-滑板,235-止推板,24-枢转机构,241-轴承孔,242-轴承,244-螺钉,245-铰接轴,246-紧锁螺母,3-履带轮总成,31-履带,32-负重轮,33-驱动轮,35-轮架,4-衔接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机构总成,履带轮总成通过若干个减震机构总成与框架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总成包括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嵌设有减震滑块总成,所述减震滑块总成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减震滑块总成内设置有与所述履带轮总成枢转连接的枢转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机构总成,履带轮总成通过若干个减震机构总成与框架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总成包括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嵌设有减震滑块总成,所述减震滑块总成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机构;所述减震滑块总成内设置有与所述履带轮总成枢转连接的枢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活动收纳所述减震滑块总成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两侧的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嵌设所述枢转机构的活动槽,所述安装座侧板的上部设置的衔接部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块总成包括嵌设在所述收纳腔内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内横向穿设有枢转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条纵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架内纵向滑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嵌设的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消防机器人履带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峰,谢奕波,赵锋,孙勇,王新伟,李国辉,谢坤廷,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鼎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