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36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伺服电机、齿条、滑轮、皮带和配重块,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和右门框,所述左门框和所述右门框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和所述右导轨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左门框的外侧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皮带与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绕过所述滑轮且与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式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结构简单、避免连接部位开裂、实现以任意速度开启和关闭以及在任意位置悬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中心上料门
,特别是涉及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
技术介绍
目前,机械加工趋向于高速、高效加工,加工中刀具的转速达到几千甚至上万转每分钟。因此,为保证机床外的人员安全,同时为方便观察,加工中心上料门均采用厚重钢板及防弹玻璃组成。同时由于节拍限制,加工中心上料门必须快速地开启和关闭。现有技术的上料门因为厚重一般使用液压油缸驱动。此结构存在的缺陷主要是:(1)液压油缸具有作用力大的特点,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时的瞬间冲击力较大,进而上料门的连接部位受力大,导致上料门的连接部位容易开裂。(2)液压油缸的速度较难调整控制,无法调到理想速度。(3)液压油缸只有起和止两个位置,无法中间位置停止,不方便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连接部位开裂、实现以任意速度开启和关闭以及在任意位置悬停的垂直升降的上料门。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伺服电机、齿条、滑轮、皮带和配重块,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和右门框,所述左门框和所述右门框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和所述右导轨上,所述左门框与所述左导轨可滑动式连接,所述右门框与所述右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的外侧与所述左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皮带的固定端与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滑轮上,所述皮带的自由端与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式固定。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还可以是:所述伺服电机上还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右门框上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左侧与所述右门框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固定器的右侧与所述皮带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等于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伺服电机、齿条、滑轮、皮带和配重块,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和右门框,所述左门框和所述右门框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和所述右导轨上,所述左门框与所述左导轨可滑动式连接,所述右门框与所述右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的外侧与所述左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皮带的固定端与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滑轮上,所述皮带的自由端与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齿条与所述左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固定有所述皮带,所述皮带的自由端绕过所述滑轮与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式固定,因此所述配重块的重量抵消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进而降低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需求。当要开启所述上料门本体时,启动所述伺服电机时,所述伺服电机上的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齿条向上滑动,若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时,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只需要大于或等于克服惯性和所述上料门本体多余的那部分重量的动力,便可以驱动所述上料门本体向上抬起,若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等于或者大于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时,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只需要克服惯性便可以驱动所述上料门本体向上抬起。同样当需要关闭所述上料门本体时,启动所述伺服电机时,所述伺服电机上的所述齿轮反向旋转带动所述齿条向下滑动,若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时,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只需要克服惯性,便可以驱动所述上料门本体向下关闭,当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重量时,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需要克服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多余重量和惯性,才能驱使所述上料门本体向下关闭。而所述伺服电机的特性是可以设置任意速度以实现所述上料门本体开启或者关闭的无级变速,并且可以提高控制所述上料门本体的速度和精度。当所述上料门本体开始动作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伺服电机的参数实现所述上料门本体由缓慢均匀加速至高速上升或者下降,当快要到达最终位置时再缓慢均匀减速,最后到达最终位置时速度为零,大大减轻所述上料门本体在到达最终位置时的受力情况,进而改善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所述伺服电机还可以驱动所述上料门本体在任意位置悬停,方便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左门框,所述皮带和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右门框,有利于整个结构的平衡分布,使整个结构具备了平衡性,进而防止所述上料门本体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与所述左导轨或者所述右导轨卡死导致停机。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避免连接部位开裂、实现以任意速度开启和关闭以及在任意位置悬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开启状态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关闭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1…上料门本体2…左导轨3…右导轨4…滑轮5…皮带6…固定器7…齿条8…减速机9…伺服电机10…配重块11…右门框12…左门框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2对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请参考图1至图2中相关各图,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1、伺服电机9、齿条7、滑轮4、皮带5和配重块10,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2和右导轨3,所述上料门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12和右门框11,所述左门框12和所述右门框11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2和所述右导轨3上,所述左门框12与所述左导轨2可滑动式连接,所述右门框11与所述右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齿条7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12的外侧与所述左门框12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9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12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9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7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皮带5的固定端与所述右门框11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5套设于所述滑轮4上,所述皮带5的自由端与所述配重块10可拆卸式固定。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伺服电机、齿条、滑轮、皮带和配重块,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和右门框,所述左门框和所述右门框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和所述右导轨上,所述左门框与所述左导轨可滑动式连接,所述右门框与所述右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的外侧与所述左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皮带的固定端与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滑轮上,所述皮带的自由端与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式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升降的加工中心上料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架、上料门本体、伺服电机、齿条、滑轮、皮带和配重块,所述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上料门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门框和右门框,所述左门框和所述右门框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轨和所述右导轨上,所述左门框与所述左导轨可滑动式连接,所述右门框与所述右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的外侧与所述左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门框上部的对应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皮带的固定端与所述右门框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滑轮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辉肖源顺胡宇澄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