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97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设置有带螺孔的耳板结构,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旋转底盘,旋转底盘的两侧设置有支架,炮筒通过与支架铰链连接活动安装在支架上端,炮筒的内部尾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顶端连接有扇叶,电机电源线从炮筒尾端探出炮筒结构外并并入底座电路内,驱动电机的尾端连接有延伸至炮筒一端的导风头,炮筒内壁的前端设置有雾化喷嘴,雾化喷嘴与炮筒底部的导液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双层结构的炮筒结构,通过导流板与导流条对气流起到导流与匀散作用,形成螺旋形的外侧气流,加强对水雾的保护与集束作用,提高水雾的射程,使装置远离灰尘点,减少灰尘对装置的损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卫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雾抑尘装置。
技术介绍
云雾抑尘法是最有效的除尘方式之一。喷雾装置会产生水雾,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结合,形成粉尘和水雾的团聚物,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下来。体积太大的水雾颗粒排挤了含尘的空气,受扰流影响,不易与粉尘颗粒产生碰撞,和粉尘微细颗粒凝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体积相同或相近的水雾颗粒和粉尘颗粒碰撞的概率高,颗粒碰撞并凝聚,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水雾抑尘装置的水雾发射距离较短,往往需要与灰尘发生点较近距离才能起到效果,但是距离过近后,空气中的灰尘又会被水雾发射装置吸入,吸附在装置的内部与水雾的喷头处,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传统水雾抑尘装置所产生水雾的射程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设置有带螺孔的耳板结构,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旋转底盘,旋转底盘的两侧设置有支架,炮筒通过与支架铰链连接活动安装在支架上端,炮筒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两侧设置有带螺孔的耳板结构,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旋转底盘(2),旋转底盘(2)的两侧设置有支架(3),炮筒(4)通过与支架(3)铰链连接活动安装在支架(3)上端,炮筒(4)的内部尾端设置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顶端连接有扇叶(9),电机电源线(5)从炮筒(4)尾端探出炮筒(4)结构外并并入底座(1)电路内,驱动电机(8)的尾端连接有延伸至炮筒(4)一端的导风头(11),炮筒(4)内壁的前端设置有雾化喷嘴(12),雾化喷嘴(12)与炮筒(4)底部的导液管(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两侧设置有带螺孔的耳板结构,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旋转底盘(2),旋转底盘(2)的两侧设置有支架(3),炮筒(4)通过与支架(3)铰链连接活动安装在支架(3)上端,炮筒(4)的内部尾端设置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顶端连接有扇叶(9),电机电源线(5)从炮筒(4)尾端探出炮筒(4)结构外并并入底座(1)电路内,驱动电机(8)的尾端连接有延伸至炮筒(4)一端的导风头(11),炮筒(4)内壁的前端设置有雾化喷嘴(12),雾化喷嘴(12)与炮筒(4)底部的导液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炮筒(4)由内桶(401)、副桶(402)与外筒(403)组成,内桶(401)由前后两段构成,后段呈圆柱形,前段呈圆台形,副桶(402)为焊接在内桶(401)后端结构上侧的金属外壳,前后两侧设置有开口,外筒(403)为固定在内桶(401)前段结构外侧的金属桶,直径大于内桶(401)直径5cm,外筒(403)尾端与内桶(401)、副桶(402)结构焊接,内桶(401)与外筒(403)之间夹层与副桶(402)内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水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副桶(402)内设置有小型的驱动电机(8)与扇叶(9),内桶(401)与副桶(402)内扇叶(9)在驱动电机(8)运转时都是向炮筒(4)内吸风,向炮筒(4)前端雾化喷嘴(12)处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京燕邱芸邓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