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86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部套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吸液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吸液管内壁的一侧与进液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的外部开设有喷液孔,所述吸液管的表面开设有吸液孔,所述进液管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的上方套设有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进液管贯穿至吸液管的内部,可大大减小胃管的整体直径,通过外壳、圆孔、螺纹孔、螺纹杆和挤压块进行配合,能够使挤压块横向移动,通过挤压块对进液管进行挤压,调节进液管的口径大小,从而调节进液流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胃管是消化内科最常用的医疗器械,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胃管经过改进增加为两个管,一根为吸液管,一根为进液管,虽然实现了单通道操作,但是会造成胃管的管径过大,同时不能更好的对进液流量进行调节,增加患者的痛苦,不便于医生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具备减小胃管整体直径,能够对进液流量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胃管的管径过大,不能更好的对进液流量进行调节,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专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包括进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的外部套设有吸液管(2),所述吸液管(2)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液管(3),所述吸液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远离吸液管(2)内壁的一侧与进液管(1)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1)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2)的外部开设有喷液孔(5),所述吸液管(2)的表面开设有吸液孔(6),所述进液管(1)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2)的上方套设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进液管(1)相适配的圆孔(8),所述外壳(7)的左侧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外壳(7)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专用胃管,包括进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的外部套设有吸液管(2),所述吸液管(2)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液管(3),所述吸液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远离吸液管(2)内壁的一侧与进液管(1)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1)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2)的外部开设有喷液孔(5),所述吸液管(2)的表面开设有吸液孔(6),所述进液管(1)的表面且位于吸液管(2)的上方套设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进液管(1)相适配的圆孔(8),所述外壳(7)的左侧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外壳(7)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右端贯穿螺纹孔(9)并延伸至外壳(7)的内腔,所述螺纹杆(10)位于外壳(7)内腔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挤压块(11),所述挤压块(11)远离螺纹杆(10)一侧设置有橡胶垫(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申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