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15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内部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管本体左端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中部转动连接有减压轮,所述引流孔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中部固定连接有防堵齿轮,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嵌入固定连接在引流管本体左端内壁中,所述引流孔外侧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壳,所述引流管本体右端固定连接有管座,所述管座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左侧上端设置有启动按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且减压效果好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的胃肠引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
技术介绍
在胃肠外科临床治疗中,一旦患者出现腹腔内积液或腹腔内压增高的现象,就必须利用胃肠减压器将胃肠内的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目前常用的胃肠减压器结构比较简单,包括引流管和减压瓶,还有的设有用以收容引流液的储液器。然而目前普遍应用于消化道减压的胃肠减压管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消化道减压的实际效果和临床应用。其主要问题在于:普通胃肠引流管在其侧孔周围会形成较大的负压,而侧孔之间的区域引流作用则较弱,由此带来的弊端包括几个方面:引流管周围负压不均匀,引流效率不高;一旦有限的侧孔被肠道内的异物阻塞,则整个引流管即失去作用;侧孔周围的较大负压容易造成胃肠道黏膜的副损伤,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都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操作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且减压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内部设有引流通道(101),所述引流管本体(1)左端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引流孔(102),所述引流孔(102)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中部转动连接有减压轮(3),所述引流孔(102)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中部固定连接有防堵齿轮(5),所述转动轴(4)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嵌入固定连接在引流管本体(1)左端内壁中,所述引流孔(102)外侧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壳(7),所述引流管本体(1)右端固定连接有管座(8),所述管座(8)底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内部设有引流通道(101),所述引流管本体(1)左端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引流孔(102),所述引流孔(102)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中部转动连接有减压轮(3),所述引流孔(102)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中部固定连接有防堵齿轮(5),所述转动轴(4)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嵌入固定连接在引流管本体(1)左端内壁中,所述引流孔(102)外侧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壳(7),所述引流管本体(1)右端固定连接有管座(8),所述管座(8)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把手(9)左侧上端设置有启动按钮(10),所述管座(8)内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抽气孔(801)和抽液孔(802),所述抽气孔(801)左侧端部设置有防水透气膜(11),所述抽气孔(801)右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12),所述抽液孔(802)右端固定连接有接液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为硬质合金管体,所述引流管本体(1)左端为封口型,所述引流管本体(1)左端外壁为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101)与若干组引流孔(102)相连通,所述引流通道(101)右端还分别与抽气孔(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