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9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方凳的四个支腿下端,所述方凳的坐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靠背板的一侧下部,所述底板上侧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的两竖板下端,所述U形板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铰接穿过所述U形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部,所述圆盘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柱的一端,所述靠背板上侧中部设有对称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滑块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器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本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上侧转盘对患者的上身进行牵引,可对牵引力道进行控制,防止力道过大或过小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
本技术涉及牵引器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常有脊椎疾病的病人,需要通过牵引器对患者脊椎进行牵引康复,牵引器能够舒缓患者脊椎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脊椎对于人体极为重要,若脊椎出现严重的病症,将会影响到人体的神经、呼吸、消化、泌尿及内分泌等各个系统,但现有的脊椎治疗装置功能单一,且牵引力不可调,对于不同上身高度的患者不能完全使用,若牵引力道不够,患者的脊椎达不到牵引的治疗效果,若牵引的力度过大,容易对患者的脊椎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亟于制作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用于患者脊椎的牵引。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方凳的四个支腿下端,所述方凳的坐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靠背板的一侧下部,所述底板上侧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的两竖板下端,所述U形板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铰接穿过所述U形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部,所述圆盘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柱的一端,所述靠背板上侧中部设有对称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滑块一,两个所述滑块一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直槽的一侧,所述滑柱设于所述直槽内,两个所述滑块一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按摩球的一端,所述靠背板的一侧一上一下分别设有对称的丝杠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丝杠槽内部两侧分别铰接对应的丝杠一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一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靠背板对应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一的一端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槽内分别设有对应的滑块二,两个所述滑块二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丝杠一,两个所述滑块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丝杠盒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盒内部两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丝杠二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二的一端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丝杠盒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转盘二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二均为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丝杠盒内分别设有对应的一组滑块三,两对所述滑块三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丝杠二的一端,位于上侧的一对所述滑块三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弯杆一的直杆一端,位于下侧的一对所述滑块三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弯杆二的直杆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及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的弯折端的弯折方向相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的直杆长度大于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的直杆长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及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和两个所述按摩球的表层均包被有软质橡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上侧转盘对患者的上身进行牵引,可对牵引力道进行控制,防止力道过大或过小对患者造成伤害。2、本装置可以实现根据不同患者的胯部上围及胸部上围的大小不同,调节一对限位弯杆二及一对限位弯杆一之间的距离对患者上身进行固定。3、本装置可以实现根据不同上身长度的患者可调节两个丝杠盒之间的距离。4、本装置可以实现在患者进行脊椎牵引的同时可通过一对按摩球对脊椎进行按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转盘一,2、靠背板,3、丝杠盒,4、丝杠二,5、滑块三,6、限位弯杆一,7、滑槽,8、滑块一,9、按摩球,10、方凳,11、直槽,12、U形板,13、转盘二,14、底板,15、丝杠槽,16、丝杠一,17、电机,18、滑块二,19、圆盘,20、滑柱,21、限位弯杆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14,所述底板14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方凳10的四个支腿下端,所述方凳10的坐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靠背板2的一侧下部,所述底板14上侧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12的两竖板下端,所述U形板12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铰接穿过所述U形板12,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盘19的一侧中部,所述圆盘19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柱20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上侧中部设有对称的滑槽7,两个所述滑槽7内分别设有滑块一8,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直槽11的一侧,所述滑柱20设于所述直槽11内,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按摩球9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的一侧一上一下分别设有对称的丝杠槽15。两个所述丝杠槽15内部两侧分别铰接对应的丝杠一16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一16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靠背板2对应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一16的一端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转盘一1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槽15内分别设有对应的滑块二18,两个所述滑块二18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丝杠一16,两个所述滑块二1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丝杠盒3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盒3内部两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丝杠二4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二4的一端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丝杠盒3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二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转盘二13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二4均为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所述丝杠盒3内分别设有对应的一组滑块三5,两对所述滑块三5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丝杠二4的一端,位于上侧的一对所述滑块三5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弯杆一6的直杆一端,位于下侧的一对所述滑块三5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弯杆二21的直杆一端。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6及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21的弯折端的弯折方向相对。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21的直杆长度大于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6的直杆长度。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一6及一对所述限位弯杆二21和两个所述按摩球9的表层均包被有软质橡胶层。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两个丝杠盒3处于距离最近的位置,两对滑块三5均处于最远的位置,两个滑块一8均处于最低位置,使用本装置时,患者坐在方凳10上,背部靠在靠背板2上,两个按摩球9紧贴患者脊椎两侧,转动位于下侧的转盘一1,转盘一1带动对应的丝杠一16旋转,一个丝杠一1带动对应的滑块二18向下滑动,一个滑块二18带动对应的直槽11向下滑动,一个直槽11带动对应的限位弯杆二21向下滑动,当一对限位弯杆二21位于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包括底板(14),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4)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方凳(10)的四个支腿下端,所述方凳(10)的坐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靠背板(2)的一侧下部,所述底板(14)上侧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12)的两竖板下端,所述U形板(12)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铰接穿过所述U形板(12),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盘(19)的一侧中部,所述圆盘(19)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柱(20)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上侧中部设有对称的滑槽(7),两个所述滑槽(7)内分别设有滑块一(8),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直槽(11)的一侧,所述滑柱(20)设于所述直槽(11)内,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按摩球(9)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的一侧一上一下分别设有对称的丝杠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包括底板(14),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4)上侧一端固定连接方凳(10)的四个支腿下端,所述方凳(10)的坐板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靠背板(2)的一侧下部,所述底板(14)上侧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12)的两竖板下端,所述U形板(12)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铰接穿过所述U形板(12),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盘(19)的一侧中部,所述圆盘(19)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柱(20)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上侧中部设有对称的滑槽(7),两个所述滑槽(7)内分别设有滑块一(8),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直槽(11)的一侧,所述滑柱(20)设于所述直槽(11)内,两个所述滑块一(8)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按摩球(9)的一端,所述靠背板(2)的一侧一上一下分别设有对称的丝杠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牵引器,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丝杠槽(15)内部两侧分别铰接对应的丝杠一(16)的一端,两个所述丝杠一(16)的一端铰接穿过所述靠背板(2)对应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一(16)的一端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转盘一(1)的一侧中部,两个所述丝杠槽(15)内分别设有对应的滑块二(18),两个所述滑块二(18)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丝杠一(16),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军苏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鑫灿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