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雨果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9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所述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包括第一底座、坐卧结构、重量结构和头套结构,所述坐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重量结构,所述重量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头套结构,所述头套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坐卧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所述第二底座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具有能够坐位牵引或切换躺位牵引,舒适省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
技术介绍
牵引是一种治疗方法之一,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或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牵引等。然而传统的牵引固定架患者在使用时,长时间的坐位牵引会给患者增加疲劳感,需要躺位牵引变换其它位置使舒适度得到增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能够坐位牵引或切换躺位牵引,舒适省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包括:第一底座;坐卧结构,所述坐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坐卧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所述第二底座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重量结构,所述重量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头套结构,所述头套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优选的,所述坐卧结构还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螺帽和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重量结构包括连接线、承重杆和砝码,所述连接线安装于所述头套结构的内部,所述承重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所述砝码卡合所述承重杆的内侧壁。优选的,所述头套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头套和定滑轮,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面,所述头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所述定滑轮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呈垂直关系,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呈平行关系。优选的,所述头套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所述头套和所述承重杆之间呈平行关系。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底端呈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二底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呈垂直关系。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为了使患者在牵引时稳定的坐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滑动连接,使患者在坐位牵引时,后背可以靠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增加患者牵引时的舒适度,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螺帽和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是为了患者坐在牵引固定架上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连接杆的固定可以稳定且牢固的使用,增加患者使用的安全性,所述第二底座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当患者坐位牵引时间久疲劳时,可以切换躺位牵引,所述第二底座方便患者躺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能够稳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头套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坐卧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底座,2、坐卧结构,21、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3、连接杆,24、第二底座,25、螺帽,26、螺杆,3、重量结构,31、连接线,32、承重杆,33、砝码,4、头套结构,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3、头套,44、定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头套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坐卧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包括:第一底座1;坐卧结构2,所述坐卧结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所述坐卧结构2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连接杆23和第二底座24,所述第一固定板21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22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所述连接杆23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侧壁,所述第二底座24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重量结构3,所述重量结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头套结构4,所述头套结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坐卧结构2还包括螺帽25和螺杆26,所述螺杆26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螺帽25和所述螺杆26之间螺纹连接,为了在患者坐位牵引或躺位牵引时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22。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重量结构3包括连接线31、承重杆32和砝码33,所述连接线31安装于所述头套结构4的内部,所述承重杆3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31,所述砝码33卡合所述承重杆32的内侧壁,为了患者牵引时,所述砝码33提供向下的重量,使所述头套43向上拉伸,达到牵引效果。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头套结构4包括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头套43和定滑轮44,所述第二支撑杆42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顶端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杆41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顶面,所述头套4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31,所述定滑轮44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内侧壁,为了使所述连接线31在所述定滑轮44内部滑动。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2之间呈垂直关系,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呈平行关系,使患者在坐位牵引或躺位牵引时,所述重量结构3和所述头套结构4稳定且垂直所述坐卧结构2,避免影响牵引效果。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头套43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所述头套43和所述承重杆32之间呈平行关系,为了增加所述头套43的稳定性,提高所述头套43的安全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底座1和所述第二底座24的底端呈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底座1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之间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二底座2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呈垂直关系,使所述坐卧结构2更加稳定。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当腰部无不适,可采用坐位牵引,让患者坐在所述坐卧结构2的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顶面,拧紧所述螺帽25,所述螺帽25与所述螺杆26之间螺纹连接,使所述坐卧结构2稳定牢固,用手扶住所述头套43,头部从低端入口进入,调整好头部后面和下巴在头套内部的位置后,用手拿适量所述砝码33,根据患者所能承受的重量,放置所述砝码33到所述承重杆32内侧壁,因所述重量结构3和所述头套结构4方向相反重力相同的作用下使患者的头部达到牵引效果,当患者长时间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底座(1);/n坐卧结构(2),所述坐卧结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所述坐卧结构(2)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连接杆(23)和第二底座(24),所述第一固定板(21)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22)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所述连接杆(23)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侧壁,所述第二底座(24)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n重量结构(3),所述重量结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n头套结构(4),所述头套结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1);
坐卧结构(2),所述坐卧结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所述坐卧结构(2)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连接杆(23)和第二底座(24),所述第一固定板(21)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22)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所述连接杆(23)的另一端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侧壁,所述第二底座(24)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侧壁;
重量结构(3),所述重量结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
头套结构(4),所述头套结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卧结构(2)还包括螺帽(25)和螺杆(26),所述螺杆(26)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螺帽(25)和所述螺杆(26)之间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骨科牵引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结构(3)包括连接线(31)、承重杆(32)和砝码(33),所述连接线(31)安装于所述头套结构(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雨果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林雨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