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闻专利>正文

新型小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6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小针刀,包括小针刀和针头,所述小针刀设于所述针头内,且两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小针刀为空心针。本新型小针刀解决了传统小针刀容易误伤、操作者学习周期长、反复穿插造成创伤面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小针刀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小针刀。
技术介绍
小针刀,是一种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传统的小针刀是由依次设置的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组成,是一种像针一样的实心刀片。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徒手将小针刀插入皮肤后,利用针刀部分割开结缔组织、腱鞘组织等,拉动小针刀使得端部的钩钩开腱鞘,炎症部位的液体可以流出,实现消除炎症目的。上述传统的小针刀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因为操作看不到皮肤内部情况,使用传统小针刀操作操作者根据经验控制手部力量,在插入皮肤过程以及后期操作中动作幅度过大就容易造成误伤,割断肌腱造成出血等问题;2.学习周期长,依靠操作者的手感和经验进行炎症部位的操作,普通操作者不能直接进行操作,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进行使用小针刀的学习;3创伤面大,插入皮肤后,再次插入就造成新的伤口,多次去除及插入造成较多的伤口;4.针对特定一个炎症位置,重新定位比较困难,无法准确重复插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小针刀容易误伤、操作者学习周期长、反复穿插造成创伤面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小针刀,操作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误伤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小针刀,包括小针刀和针头,所述小针刀设于所述针头内,且两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小针刀为空心针。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小针刀上端部设有容纳腔。避免放置在容纳腔内的药物掉落,在收到外部压力如气压时,软盖下翻,容纳腔内药物能被气压向下推送通过小针刀内部的空心针部分进入到炎症部位。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针头内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小针刀能在导向槽内滑动。通过该设置,使得小针刀定向快速滑动进入皮肤部位,利用小针刀钩拉炎症部位,而且小针刀能在同一位置滑进和滑出,减少创伤面和对特定炎症位置进行多次治疗。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所述针头上端部内壁上设有至少2个翼片,相邻的2个翼片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多个翼片设置,可以容纳多个不同规格的小针刀,进行操作。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翼片结构为三角形结构,设于针头内壁。可以将翼片位于针头上端的宽度大于位于针头下端的宽度。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针头上端部上的内壁设有环形凹陷部,环形凹陷部内设有若干个凸起部,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插设有所述翼片。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小针刀上端连接。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加压装置采用针筒或气囊,所述针筒或气囊与针头套接。如针头上端部套设在针筒外壁上。采用针筒插入炎症部位,利用小针刀钩开炎症部位口,抽取针筒后将炎症部位液体抽出。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针头上端部的为透明的端部,便于旋转加压装置的连接口与小针刀端口准确定位进行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利用小针刀外部套针头的原理,对炎症部位能实现小针刀的多次重复进出,提高了针对炎症部位治疗的准确性和重复操作的便捷性;2.利用定向槽的设置,使得小针刀能定向且快速地滑动进出,避免了传统小针刀操作进出对血管或其他健康肌体部分的造成的误伤;3.能对单个炎症部位的准确进出操作,实现单个部位的多次准确进出,避免了多个创伤面或无法准确定位的问题;4.利用小针刀内部中空或针头配合加压装置,抽拉提出炎症液体,缩短了炎症治愈的时间;5.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凹槽结构的俯视角度示意图;图4是第二种凹槽结构的俯视角度示意图;图5是凹槽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6是第三种凹槽结构的俯视角度示意图图7是第四种凹槽结构的俯视角度示意图。图中:小针刀1,小针刀上端部11,小针刀针身12,容纳腔13,软盖14,刻度线15,针头2,针头上端部21,针身部分22,导向槽23,翼片24,第一翼片241,第二翼片242,针头上端面25,环形凹陷部26,凸起部27,针筒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使得本方案更加清楚明白。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小针刀,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小针刀1和针头2组成,所述小针刀1设于所述针头2内部,两者可拆卸连接,而且小针刀1采用空心针。利用套针的设置方式,将本实施例的新型小针刀打入皮肤上的某个部位,对小针刀的操作位置进行了限定,避免了进针过程中的误伤,该部位的小针刀能在针头2内重复进出,实现了小针刀多次插入或抽出,避免了传统小针刀多次刺入皮肤造成大面积多个伤口的大创伤面情况的发生。可拆卸连接是指两者不是一体成型,是可以拆分的两部分,可以将小针刀直接放置在针头内,也可以通过两者滑动连接、转动连接或者两者扣合等多种可拆卸的方式。小针刀设置为空心针,用于麻醉剂或其他从空心针进入到炎症部位,或者炎症处液体通过空心针抽出到人体外部。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设有一加压装置,与小针刀连接,所述加压装置可以采用针筒3或者气囊或其他便于手持的出气部件。本实施例的实现原理为:可以在针筒内置麻醉剂等,利用针筒将针头打入到炎症部位,对炎症部位进行麻醉操作,然后将小针刀插入到针头内,利用小针刀割破炎症部位如腱鞘等,然后利用针筒抽取该部位的因炎症产生的多余液体,抽出进而排除体外。本实施例中,小针刀1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针头2的长度。一种优选的方式为,加压装置内壁与小针刀上端部相配,加压装置外壁与所述针头相配。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实现加压装置、小针刀以及针头三者的位置固定。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小针刀表面设有刻度线。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小针刀上端部11上设有容纳腔13,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麻药等药液。利用气压装置将麻药挤压进入到小针刀内部,进一步进入到皮肤内实现麻醉或炎症部位的药液治疗等。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容纳腔13上端设有受压能下翻的软盖14,容纳腔用于放置麻醉剂等药物,使得容纳腔内药液不会因移动或晃动等外力从上端溅出;而在使用过程,利用气压装置与小针刀上端部11连接,气压装置挤压将麻药打入炎症部位,待麻醉后可以利用小针刀钩拉进行治疗。软盖14,优选的将软盖外边缘与所述容纳腔13内壁顶触,其中软盖外边缘一端与容纳腔13上端连接。使用时,利用向下充入的气压进行下压打开软盖。软盖上端部设有一凹槽141,增大气压与软盖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软盖下压需要的压力。软盖14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实施例3如图1和图3所示,与实施例1或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针头上端部21上开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开设在针头上端部21的内壁上,图1所示为设于针头上端部21的内壁上,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小针刀,包括小针刀和针头,所述小针刀设于所述针头内,且两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小针刀为空心针;在所述针头上端部内壁上设有至少2个翼片,相邻的2个翼片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小针刀能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针头上端部上的内壁设有环形凹陷部,环形凹陷部内设有若干个凸起部,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插设有所述翼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7 CN 20192071230151.新型小针刀,包括小针刀和针头,所述小针刀设于所述针头内,且两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小针刀为空心针;在所述针头上端部内壁上设有至少2个翼片,相邻的2个翼片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小针刀能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针头上端部上的内壁设有环形凹陷部,环形凹陷部内设有若干个凸起部,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插设有所述翼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针刀上端部设有容纳腔。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闻顾军
申请(专利权)人:顾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