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燕飞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47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它包括手柄和连接杆,连接杆安装在手柄上,连接杆远离手柄的一端设置有U型臂,U型臂的U型口背向手柄,刀片安装在U型臂的U型的底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手指皮肤切开小口后,插入U型臂令其卡在腱鞘上,然后轻推U型臂,此时U型臂内的刀片将腱鞘切破排出肿液,避免了手术刀割断神经或者血管,创伤小且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
技术介绍
腱鞘炎系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包括腱鞘增厚,腱鞘与肌腱粘连,肌腱变性等,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任何手指均可发生,多发于拇指、中指及环指。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例,应用保守疗法,包括限制手活动、理疗及局部封闭等常可治愈。保守治疗失败或腱鞘已有狭窄者应采用手术治疗。现有的腱鞘炎手术方法主要有三种1、开放手术,该方法在完全暴露腱鞘后切断腱鞘达到松解肌腱的效果;2、用小针刀切割治疗,该方法是在局麻后,用小针刀刺入结节部,沿肌腱走行方向作上下挑割,达到切断腱鞘松解肌腱的效果;3、局部封闭治疗,该方法采用腱鞘内注射激素的方法达到疗效。但是这些现有方法都存在诸多缺点与不足1、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切口感染、指神经损伤、手指僵硬、手无力、瘢痕触痛、肌腱弓弦形成等;2、小针刀切割容易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肌腱;3、局部封闭治疗容易复发,多次注射激素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如注入指动脉将造成指动脉甚至整个手指坏死,故需要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以解决现有手术创伤大且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包括手柄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手柄上,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U型臂,所述U型臂的U型口背向所述手柄,刀片安装在所述U型臂的U型的底部内。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心线开设有螺纹孔,U型臂的U型的底部开设有圆台状的通孔,丝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圆台状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大端远离所述连接杆,且沿其径向开设有夹槽,通过将所述凸台推入所述通孔将所述刀片夹紧在所述夹槽内。优选地,所述U型臂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由所述U型臂的U型端口延伸至U型底部,所述刀片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优选地,所述U型臂的U型端部呈半圆球状。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大端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凸台的大端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手指皮肤切开小口后,插入U型臂令其卡在腱鞘上,然后轻推U型臂,此时U型臂内的刀片将腱鞘切破排出肿液,避免了手术刀割断神经或者血管,创伤小且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刀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连接杆,3-U型臂,4-刀片,5-通孔,6-丝杆,7-凸台,8-夹槽,9-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包括手柄1和连接杆2,连接杆2安装在手柄1上,连接杆2远离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U型臂3,U型臂3的U型口背向手柄1,刀片4安装在U型臂3的U型的底部内。值得说明的是:腱鞘也称腱滑膜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管状滑膜囊,腱鞘,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腱通过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外。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膜鞘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的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鞘的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通过。腱鞘内有少量的滑液,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摩擦,而囊壁是由纤维层和滑膜层构成,纤维层包着滑膜层,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和减少活动时摩擦,保护腱的作用。滑膜层实际上是一个双套管。内管或脏管,紧贴着肌腱;外管或壁管,紧贴着纤维层内面。内管与外管之间有滑膜腔分隔着。内管与外管借滑膜皱襞即腱系膜纵行相连,血管通过此系膜进入肌腱。腱鞘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它使腱固定在一定部位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但长期的摩擦、慢性劳损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与腱鞘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以致水肿、纤维变性,久之腱鞘机化,鞘壁肥厚,肌腱在腱鞘内通过的径路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即腱鞘炎,传统手术通过手术刀在囊肿处,从皮肤层开始层层切开至最后将腱鞘切破令水肿液流出后,再层层缝合,其创伤大,而小针刀切割,则使用针状小刀刺入腱鞘上方的皮肤层后,按压腱鞘并回退小针刀,将腱鞘割破,虽然皮肤创伤小,但小针刀刺入皮肤内操作肉眼不可见,故易刺破血管或者割断神经,而本技术则只需开一小口,然后插入U型臂3将其卡在腱鞘上,并利用其底部的刀片4割破腱鞘将水肿液排出即可,优选的U型臂3的U型端部呈半圆球状,避免了其戳破血管或者神经,术中安全且术后创伤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连接杆2的一端沿其轴心线开设有螺纹孔,U型臂3的U型的底部开设有圆台状的通孔5,丝杆6穿过通孔5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丝杆6远离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圆台状的凸台7,凸台7的大端远离连接杆2,且沿其径向开设有夹槽8,通过将凸台7推入通孔5将刀片4夹紧在夹槽8内,通孔5的大端的直径不大于凸台7的大端的直径,刀片4夹紧后拧紧连接杆2,避免凸台7回退导致刀片4松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U型臂3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9,滑槽9由U型臂3的U型端口延伸至U型底部,刀片4滑动安装在滑槽9内,避免了在拧紧连接杆2时,刀片4发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手柄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增大了与手指间的摩擦力,避免手术过程中手指从手柄1上滑脱。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包括手柄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U型臂,所述U型臂的U型口背向所述手柄,刀片安装在所述U型臂的U型的底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包括手柄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U型臂,所述U型臂的U型口背向所述手柄,刀片安装在所述U型臂的U型的底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新型微创腱鞘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心线开设有螺纹孔,U型臂的U型的底部开设有圆台状的通孔,丝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圆台状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大端远离所述连接杆,且沿其径向开设有夹槽,通过将所述凸台推入所述通孔将所述刀片夹紧在所述夹槽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飞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何燕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