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75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联弹力网带为弹力网结构,可朝各个方向延伸调整,使胸导联受导联弹力网带的弹力,被压贴、固定不移动位于被检测者的被检测部位,避免发生脱离、移动、偏移的问题发生。导联弹力网带中间设有的高弹力可使胸导联更稳固的压贴于被检测部位,同时减轻导联弹力网带的拉伸弹力,避免被检测者的其他部位被导联弹力网带勒紧压伤。六个胸导联通过导联弹力网带、加强弹力条,可极大减少胸导联的电极安放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心电图检测时,需将6个胸导联电极分别吸附在被检测者固定位置的皮肤上,多利用吸盘吸附方式固定于被检测者。一些被迫侧卧体位的病人做心电图时,心电图机的吸盘经常吸不住。这样就增加护士做心电图的时间和难度。公告号为CN205107674U的专利公开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带有活动连接结构的导联固定座,六个胸导联依次设置在导联固定座的中间。胸导联内设有微调结构,可根据被检测者的情况微调胸导联位置。但在实际时,不论是先将胸导联先贴附在被检测者皮肤,后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固定导联固定座;还是先拟固定导联固定座,后通过微调结构调整胸导联等方式操作都较为麻烦,而且对于体型瘦弱的被检测者的,胸导联容易发生移位,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V5和V6共六个胸导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导联弹力网带和辅助带;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和与助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相互匹配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胸导联前侧设有卡部,卡部与胸导联连接部位直径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最大孔径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V5和V6共六个胸导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导联弹力网带和辅助带;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和与助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相互匹配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胸导联前侧设有卡部,卡部与胸导联连接部位直径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最大孔径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胸导联的安装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V1、V2、V3、V4、V5和V6,其中V1和V2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V3,V4、V5和V6位于同一高度且低于V3;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中间横向设有三条强力弹条;所述强力弹条的弹性拉力小于导联弹力网带的弹性拉力;位于最上面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两个分别与V1、V2对应的上穿孔;位于中间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一个与V3对应的中穿孔;位于最下面的强力弹条设有三个分别与V4、V5、V6对应的下穿孔;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横向的长度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纵向的宽度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联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夏图灵夏杨金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