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75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联弹力网带为弹力网结构,可朝各个方向延伸调整,使胸导联受导联弹力网带的弹力,被压贴、固定不移动位于被检测者的被检测部位,避免发生脱离、移动、偏移的问题发生。导联弹力网带中间设有的高弹力可使胸导联更稳固的压贴于被检测部位,同时减轻导联弹力网带的拉伸弹力,避免被检测者的其他部位被导联弹力网带勒紧压伤。六个胸导联通过导联弹力网带、加强弹力条,可极大减少胸导联的电极安放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心电图检测时,需将6个胸导联电极分别吸附在被检测者固定位置的皮肤上,多利用吸盘吸附方式固定于被检测者。一些被迫侧卧体位的病人做心电图时,心电图机的吸盘经常吸不住。这样就增加护士做心电图的时间和难度。公告号为CN205107674U的专利公开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带有活动连接结构的导联固定座,六个胸导联依次设置在导联固定座的中间。胸导联内设有微调结构,可根据被检测者的情况微调胸导联位置。但在实际时,不论是先将胸导联先贴附在被检测者皮肤,后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固定导联固定座;还是先拟固定导联固定座,后通过微调结构调整胸导联等方式操作都较为麻烦,而且对于体型瘦弱的被检测者的,胸导联容易发生移位,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V5和V6共六个胸导联,以及一端相互连接的导联弹力网带和辅助带。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和与助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相互匹配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胸导联前侧设有卡部,卡部与胸导联连接部位直径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最大孔径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使用时,将导联弹力网带、辅助带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围于被检测者胸部,且导联弹力网带位于被检测者的前侧,再将胸导联穿过导联弹力网带的网格、或者从导联弹力网带上部穿过,使胸导联受导联弹力网带的弹力,被压贴、固定不移动位于被检测者的被检测部位,避免发生脱离、移动、偏移的问题发生。优选的,所述六个胸导联的安装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V1、V2、V3、V4、V5和V6,其中V1和V2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V3,V4、V5和V6位于同一高度且低于V3;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中间横向设有三条强力弹条;所述强力弹条的弹性拉力小于导联弹力网带的弹性拉力;所述位于最上面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两个分别与V1、V2对应的上穿孔;位于中间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一个与V3对应的中穿孔;位于最下面的强力弹条设有三个分别与V4、V5、V6对应的下穿孔;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横向的长度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纵向的宽度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导联弹力网带中间设有的高弹力可使胸导联更稳固的压贴于被检测部位,同时减轻导联弹力网带的拉伸弹力,避免被检测者的其他部位被导联弹力网带勒紧压伤。优选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上边缘、下边缘分别设有弹性的亲肤包边。优选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与辅助带固定连接的端部位于导联弹力网带的右端;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右侧上部设有腋下缺凹部,所述腋下缺凹部位于V5、V6上面。使用时腋下缺凹部位于被检测者左肩腋下,使胸导联更稳固的被压贴在被检测部位,同时避免使用时导联弹力网带右侧上部勒伤被检测者左肩腋下,提高被检测者的舒适度。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导联弹力网带端部前侧的魔术贴刺面、位于辅助带端部内侧的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的横向长度大于魔术贴刺面的横向长度。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缝制在导联弹力网带前侧的卡环、缝制在辅助带内侧的卡爪;所述卡环有多个,沿横向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上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前上环;所述辅助带上面设有与前上环一一对应的两个后上环;所述前上环与后上环对应连接有可拆卸的肩带;所述肩带的前端、后端均设有与前上环、后上环匹配的卡扣;所述肩带为弹力可调肩带。肩带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导联弹力网带下滑,也便于导联弹力网带快速位于被检测者胸前位置。优选的,所述辅助带为弹性拉力小于导联弹力网带,减轻被检测者后背被勒紧的不适感。一种心电图机吸盘固定胸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导联弹力网带放在被检测者胸前,辅助带的另一端绕过被检测者后背,使导联弹力网带、辅助带通管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此时网格的孔径小于胸导联的直径;S2:将V1、V2、V3、V4、V5、V6六个胸导联分别穿套对应的位置的网格,使胸导联位于导联弹力网带内侧,卡部位于弹力网带外侧;此时若发现胸导联与检测位置不对应,则将该胸导联拆卸后,再重新穿套到新的对应的网格中;S3:通管导线将胸导联与心电图仪电连接,进行检测;S4:检测完毕,拆卸胸导联与心电图仪之间的导线;S5:通过活动连接结构断开导联弹力网带与辅助带的连接;S6:将胸导联从导联弹力网带的网格中拆卸下来。一种心电图机吸盘固定胸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导联弹力网带放在被检测者胸前,辅助带的另一端绕过被检测者后背,使导联弹力网带、辅助带通管活动连接结构连接,此时网格的孔径小于胸导联的直径;S2:将V1、V2、V3、V4、V5、V6六个胸导联分别穿套于对应的位置的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使胸导联位于导联弹力网带内侧,卡部位于弹力网带外侧;S3:根据移动强力弹条的高度,使胸导联位于对应高度;沿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分别沿横向移动对应的胸导联,使每个胸导联位于对应的检测位置;S4:通过导线将胸导联与心电图仪电连接,进行检测;S5:检测完毕,拆卸胸导联与心电图仪之间的导线;S6:通过活动连接结构断开导联弹力网带与辅助带的连接;S7:将胸导联分别从强力弹条的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中拆卸下来。优选的,S1与S2之间,还包括将两肩带的卡扣一一扣于前卡环、后卡环内;使两肩带分别位于被检测者的两肩;然后根据被检测者的体型状况调整肩带的长度,使导联弹力网带稳定位于被检测者的胸前,避免因被检测者体型瘦弱,导联弹力网带、辅助带滑脱被检测者胸部。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导联弹力网带为弹力网结构,可朝各个方向延伸调整,使胸导联受导联弹力网带的弹力,被压贴、固定不移动位于被检测者的被检测部位,避免发生脱离、移动、偏移的问题发生。2、导联弹力网带中间设有的高弹力可使胸导联更稳固的压贴于被检测部位,同时减轻导联弹力网带的拉伸弹力,避免被检测者的其他部位被导联弹力网带勒紧压伤。3、六个胸导联通过导联弹力网带、加强弹力条,可极大减少胸导联的电极安放时间,提高检测效率。4、操作方式简单,安装准确度高、卸下速度快有效提升检测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胸导联结构示意图;图3为活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活动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心电图仪;2、胸导联;3、导联弹力网带;4、辅助带;5、活动连接结构;6、卡部;7、网格;8、魔术贴刺面;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V5和V6共六个胸导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导联弹力网带和辅助带;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和与助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相互匹配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胸导联前侧设有卡部,卡部与胸导联连接部位直径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最大孔径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心电图仪相连接的V1、V2、V3、V4、V5和V6共六个胸导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导联弹力网带和辅助带;所述导联弹力网带和与助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相互匹配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胸导联前侧设有卡部,卡部与胸导联连接部位直径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导联弹力网带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最大孔径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胸导联的安装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V1、V2、V3、V4、V5和V6,其中V1和V2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V3,V4、V5和V6位于同一高度且低于V3;所述导联弹力网带中间横向设有三条强力弹条;所述强力弹条的弹性拉力小于导联弹力网带的弹性拉力;位于最上面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两个分别与V1、V2对应的上穿孔;位于中间的强力弹条中间设有一个与V3对应的中穿孔;位于最下面的强力弹条设有三个分别与V4、V5、V6对应的下穿孔;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横向的长度大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所述上穿孔、中穿孔、下穿孔沿纵向的宽度小于胸导联的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联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夏图灵夏杨金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