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55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通过在养殖水产的池塘的底部横向设置第一管道,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净化槽连接,在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曝气管,利用气压泵往第一曝气管内部泵入高压气体,实现对水体的提升到净化槽中,同时气体与水体混合,使得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提高水体在净化槽的净化效率。净化槽内部设置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等物质的植被吸附层,水体均从净化物质的上方流入、净化物质的下方流出,使得水体中的过滤物被过滤在上层表面并植被吸附层吸附,便于植被吸收,实现水体进一步的净化,促进植被生长,植被生长后还可以用作池塘里的水产的食物,因此形成生态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养殖水体中存在氨氮是对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比例增加。造成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水体PH值较高,底层水缺氧。另外,氧气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水产动物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气,水中有机质、底泥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气,故会导致池塘中的水体的含氧量降低,特别是池塘底层的水体。而现有的增氧方式大多采用活水机进行增氧,即通过电机驱动叶轮转动,进而搅动并拍打池塘内的水体,使得池塘上方的空气与水体接触被部分溶于水体中,实现对水体的增氧,但其只能到上层的水体进行增氧,无法实现对下层的水体进行增氧。还有部分通过管道和增氧机,将富氧空气泵至池塘的底部,实现对下层水体进行增氧。该对水体净化增氧的方式中,有机物的残渣依然存在水体中,导致水体杂质较多。中国专利CN200610059750.1公开的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方法中,其通过水泵经过水泵将水体抽取到净化箱中,在利用利用浅层沉淀原理来分离养殖废水中的悬浮有机物、并且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和补氧抑藻抑菌,其净化效率低,并且水体的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有没得到充分的利用,不符合生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增氧,且净化效果和符合生态养殖需求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依次连接组成“Z”字形,第一管道长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竖向设置,第二管道中部且在管道内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第一曝气管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压泵;第三管道末端设有一个或以上净化槽,净化槽内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面与净化槽底部之间留有过水通道,隔板将净化槽内部分割成净化池和过水槽,第三管道末端置于净化池的上方,净化池内部设有净化物质,过水槽上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净化槽包括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第二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出水管连接在第三净化槽的过水槽上,第三管道与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底部放置有第二曝气管,该第二曝气管与所述气压泵连接;净化物质置于第二净化槽与第三净化槽中,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包括下层的第一过滤物和上层的植被吸附层,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为活性炭包。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过滤物为生蚝壳或珊瑚石;植被吸附层为水葫芦或空心菜。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二曝气管为多根管体焊接形成的矩形网格状,该管体上开设有微型曝气孔。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二净化槽内部还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为钢丝毛刷组成,过滤网置于植被吸附层。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底部均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中部串接有沙井,排污口上设有柱塞。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管道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设有过滤罩。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设有辅助管,辅助管直径小于第二管道的直径,第二管道上端设有异径管,辅助管通过异径管与第二管道连接,辅助管上端设有弯头,辅助管通过弯头与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中,第一曝气管为两个,两个第一曝气管设有高度差,两个第一曝气管均通过气管连接有控制阀,控制阀连接在所述气压泵的出气口上。有益效果:1、通过在养殖水产的池塘的底部横向设置第一管道,第一管道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净化槽连接,并且第一管道远远长于第二管道,在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曝气管,利用气压泵往第一曝气管内部泵入高压气体,并且从微型曝气孔爆出在第二管道内部,由于第一曝气管下方的水压大于上方的水压,并且第一管道长于第二管道,而气压的重量比水体轻,因此,第二管道内部且在第一曝气管上方的水体被气压向上施压,实现对水体的提升,进而从第三管道排出进入净化槽中。其中,在气压用于提升水体的同时,气体与水体混合,使得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提高水体在净化槽的净化效率。2、净化槽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净化池和过水槽,并且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多个净化槽首尾相连,并且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相邻的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使得经过净化槽内的水呈波浪形流动,并且使得水体经过净化槽内部时的路径最长,即增加净化时间。3、在净化槽内部设置有植被吸附层,植被吸附层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等物质,使得水体进一步的净化,而氨氮等物质成为植被营养物质,促进植被生长,植被生长后还可以用作池塘里的水产的食物,因此形成生态循环。4.净化槽的水体均从净化物质的上方流入、净化物质的下方流出,使过滤净化完全充分,并且水体中的过滤物被过滤在上层表面并植被吸附层吸附,便于植被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曝气提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在B-B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曝气提水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曝气提水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净化槽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池塘、21-第一管道、22-三通接头、23-第二管道、24-气管、25-过滤罩、26-气压泵、27-控制阀、28-分流管、29-第三管道、31-净化槽、301-第一净化槽、302-第二净化槽、303-第三净化槽、304-隔板、305-过水槽、306-净化池、32-第二曝气管、33-柱塞、34-过滤网、35-植被吸附层、36-第一过滤物、37-活性炭包、38-出水管、39-排污管道、310-沙井、211-90度弯头A、212-异径管、213-辅助管A、214-45度弯头A、215-辅助管B、216-45度弯头B、217-90度弯头B、218-辅助管、219-90度弯头C、210-弯头、41-第一曝气管、42-连接管、43-密封塞。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1的水体净化系统,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依次连接组成“Z”字形,第一管道长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竖向设置,第二管道中部且在管道内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第一曝气管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压泵;/n第三管道末端设有一个或以上净化槽,净化槽内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面与净化槽底部之间留有过水通道,隔板将净化槽内部分割成净化池和过水槽,第三管道末端置于净化池的上方,净化池内部设有净化物质,过水槽上端连接有出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依次连接组成“Z”字形,第一管道长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竖向设置,第二管道中部且在管道内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第一曝气管通过气管连接有气压泵;
第三管道末端设有一个或以上净化槽,净化槽内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下端面与净化槽底部之间留有过水通道,隔板将净化槽内部分割成净化池和过水槽,第三管道末端置于净化池的上方,净化池内部设有净化物质,过水槽上端连接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净化槽包括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第二净化槽的过水槽在上端与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出水管连接在第三净化槽的过水槽上,第三管道与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连通;
第一净化槽的净化池底部放置有第二曝气管,该第二曝气管与所述气压泵连接;净化物质置于第二净化槽与第三净化槽中,第二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包括下层的第一过滤物和上层的植被吸附层,第三净化槽的净化池内部的净化物质为活性炭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物为生蚝壳或珊瑚石;植被吸附层为水葫芦或空心菜。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余传余美和曾爱桂陈建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