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17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通过在净化槽内部设置多块隔板,在此以五块为例,并且第一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二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三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四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五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出水管道固定在第三过水腔的外侧壁上并且与第三过水腔连通,使得水体经过由隔板分割成的第一净化槽、第一过水腔、第二净化槽、第二过水腔、第三净化槽以及第三过水腔时,其路径呈波浪形流动,并且使得水体经过净化槽内部时的路径最长,即增加净化时间,并且,同时实现对水体上层和底层杂质的阻挡,提高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
技术介绍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养殖水体中存在氨氮是对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比例增加。造成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水体PH值较高,底层水缺氧。现在有些净化方式是将池塘的水抽到净化池中进行净化,而现在的净化池中,为单一腔体结构,对杂质不能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即由于在水体循环的过程中,水体是流动的,微小的杂质会随着水体流回池塘中;有些净化池虽然内部设有隔板,并由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但每个腔体通过溢流的方式流通,即水体从隔板上方流向相邻的腔体,水体中漂浮的杂物可以直接从腔体上层直接通过,不能对杂质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并且水体通过净化池的路径较短,不能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解决现有的净化池净化路径短,并且净化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包括净化槽,净化槽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净化槽内部且在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多块隔板,净化槽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使得经过净化槽内的水呈波浪形流动。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所述隔板设为五块,分别设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五块隔板依次固定在净化槽内部,使净化槽内部依次形成第一净化槽、第一过水腔、第二净化槽、第二过水腔、第三净化槽以及第三过水腔;第一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二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三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四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五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出水管道固定在第三过水腔的外侧壁上并且与第三过水腔连通。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和第三净化槽底部均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道。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排污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柱塞。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所述柱塞下端设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凸环,并且直径小的凸环与排污口配合且位于直径大的凸环下方。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柱塞为管状,其下端与排污口配合,其上端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位置高于出水管的位置。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中,排污管道中部串接有沙井。有益效果:通过在净化槽内部设置多块隔板,本申请以五块为例,并且第一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二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三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四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五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出水管道固定在第三过水腔的外侧壁上并且与第三过水腔连通,使得水体经过由隔板分割成的第一净化槽、第一过水腔、第二净化槽、第二过水腔、第三净化槽以及第三过水腔时,其路径呈波浪形流动,并且使得水体经过净化槽内部时的路径最长,即增加净化时间,并且,同时实现对水体上层和底层杂质的阻挡,提高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净化槽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净化槽、31-过滤网、32-第二曝气管、33-柱塞、34-第一过滤层、35-植被吸附层、36-第二过滤层、37-第三净化层、38-出水管、39-排污管道、310-沙井、301-第一净化槽、302-第一过水腔、303-第二净化槽、304-第二过水腔、305-第三净化槽、306-第三过水腔、311-第一隔板、312-第二隔板、313-第三隔板、314-第四隔板、315-第五隔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包括净化槽3,净化槽3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38道,净化槽3内部且在进水管道与出水管38道之间设有多块隔板(包括第一隔板311、第二隔板312、第三隔板313、第四隔板314和第五隔板315),净化槽3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使得经过净化槽3内的水呈波浪形流动。参阅图2,上述的结构中,隔板以设置五块为例子,即五块隔板分别设为第一隔板311、第二隔板312、第三隔板313、第四隔板314和第五隔板315,五块隔板依次固定在净化槽3内部,使净化槽3内部依次形成第一净化槽301、第一过水腔302、第二净化槽303、第二过水腔304、第三净化槽305以及第三过水腔306。具体的,第一隔板311与净化槽3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二隔板312的顶面低于净化槽3的顶面;第三隔板313与净化槽3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四隔板314的顶面低于净化槽3的顶面;第五隔板315与净化槽3底部留有一定距离;出水管38道固定在第三过水腔306的外侧壁上并且与第三过水腔306连通。具体的,需要净化的水体从第一净化槽301上方进入第一净化槽301内部,从第一净化槽301与第一过水腔302之间的分隔板下方进入第一过水腔302内部,第一过水腔302内部的水体则从第二隔板312上方进入第二净化槽303内部。同理,第二净化槽303内部的水体从第三隔板313的下方进入第二过水腔304内部,第二过水腔304内部的水体则从第四隔板314上方进入第三净化槽305内部,第三净化槽305内部的水体从第五隔板315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槽,净化槽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净化槽内部且在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多块隔板,净化槽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使得经过净化槽内的水呈波浪形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槽,净化槽一端连接有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净化槽内部且在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多块隔板,净化槽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使得经过净化槽内的水呈波浪形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为五块,分别设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五块隔板依次固定在净化槽内部,使净化槽内部依次形成第一净化槽、第一过水腔、第二净化槽、第二过水腔、第三净化槽以及第三过水腔;
第一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二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三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第四隔板的顶面低于净化槽的顶面;第五隔板与净化槽底部留有一定距离;
所述出水管道固定在第三过水腔的外侧壁上并且与第三过水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余传余美和曾爱桂陈建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