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517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涉及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食用菌病害鉴定测试不够准确、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箱体、配置在箱体上的控温系统、控湿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箱体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培养区中部立设有一分隔板,分隔板将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控湿系统通过管道与分隔板连通,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分别对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进行分区控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接种病源菌的处理区和对照区之间交叉感病,减少外界环境其他病源菌对子实体的侵染,提高病源菌鉴定准确性,通过分区创造不同发病条件,提高鉴定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子实体病害是影响产量和子实体商品性状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进行子实体病害的防控必须要对引起病害的病源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发病因子的研究,才能对症下药。在病源菌鉴定中,需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引起病害的病源菌进行分离纯化、回接到食用菌子实体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侵染,子实体出现病症与原症状一致,且可在感病子实体中再次分离获得病源菌,则可鉴定该病源菌为引起该病害发生的致病病源菌。病源菌致病力强弱受环境中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影响。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周期较短,病源菌接种后如果没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很难引起子实体发病,就无法鉴定病源菌和测定病源菌的致病性。目前食用菌子实体病害病源菌鉴定、致病性及发病因子测定,主要在出菇大棚或不分区的培养箱进行。而出菇大棚空间大,环境条件不易调控,且子实体接病源菌后,容易受环境中其他病源菌的干扰,易造成误判。在不分区的培养箱进行鉴定时,由于没有分隔,容易造成对照和处理交叉感病,从而无法判别或判断错误。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配置在箱体(1)上的控温系统、控湿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箱体(1)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区中部立设有一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所述分隔板(2)朝向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出气孔(201),所述分隔板(2)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排放室(3),各所述排放室(3)均通过各自的出气孔(201)连通培养区;所述控湿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分隔板(2)连通,所述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2)分别对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配置在箱体(1)上的控温系统、控湿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箱体(1)内设有用于培养的培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区中部立设有一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培养区分隔为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所述分隔板(2)朝向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出气孔(201),所述分隔板(2)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排放室(3),各所述排放室(3)均通过各自的出气孔(201)连通培养区;所述控湿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分隔板(2)连通,所述控湿系统能够通过分隔板(2)分别对第一培养区(102)和第二培养区(103)进行分区控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定的分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内设有用于连通控湿系统管道的连接管(4)以及连通连接管(4)的若干排放管(5),一所述排放管(5)连通一所述排放室(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食用菌病害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凤吴圣进韦仕岩张雯龙王灿琴王晓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