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43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6
连接器(10)具备:端子(12)及金属制的屏蔽构件(13),分别支承于壳体(11);和保护盖(14)。端子(12)呈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组装方向(D)延伸的平板状,在该端子(12)的板面(12a)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的触点。屏蔽构件(13)以与端子(12)在组装方向(D)的正交方向对置的方式包围在该端子(12)的周围。保护盖(14)具有将端子(12)中的组装方向(D)的前端部覆盖的前方包覆部(41)和卡止于屏蔽构件(13)的卡止爪(44),保护盖(14)通过卡止爪(44)的卡止而固定于屏蔽构件(13)。并且,连接器(10)在保护盖(14)固定于屏蔽构件(13)且前方包覆部(41)将端子(12)的前端部覆盖的状态下与对方连接器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高电压用的连接器中,需要具备防止触电结构,以使得操作连接器的操作者的手指、工具等不会与端子接触而触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连接器:通过在阳端子的前端引入到板内部的前方位置与使阳端子向前方突出的后方位置之间滑动的动板,防止工具、操作者的手指与阳端子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44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采用如上述的动板的防止触电结构中,有结构复杂化的问题,因此在这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简化的结构防止触电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组装方向上的前方侧开口;端子,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且呈平板状;金属制的屏蔽构件,支承于所述壳体,以与所述端子在所述组装方向的正交方向对置的方式包围该端子的周围;以及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n壳体,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组装方向上的前方侧开口;/n端子,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且呈平板状;/n金属制的屏蔽构件,支承于所述壳体,以与所述端子在所述组装方向的正交方向对置的方式包围该端子的周围;以及/n保护盖,具有将所述端子中的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前端部覆盖的前方包覆部和卡止于所述屏蔽构件的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的卡止而固定于所述屏蔽构件,/n所述连接器以所述保护盖固定于所述屏蔽构件且所述前方包覆部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前端部覆盖的状态与所述对方连接器连结,在所述端子的板面具有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接触的触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4 JP 2018-072672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组装方向上的前方侧开口;
端子,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且呈平板状;
金属制的屏蔽构件,支承于所述壳体,以与所述端子在所述组装方向的正交方向对置的方式包围该端子的周围;以及
保护盖,具有将所述端子中的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前端部覆盖的前方包覆部和卡止于所述屏蔽构件的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部的卡止而固定于所述屏蔽构件,
所述连接器以所述保护盖固定于所述屏蔽构件且所述前方包覆部将所述端子的所述前端部覆盖的状态与所述对方连接器连结,在所述端子的板面具有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接触的触点。


2.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组装方向上的前方侧开口;
端子,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真吾卞成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