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机构以及操作机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642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当操作部的前表面移动至从操作面板突出的位置时的操作部的松动。操作机构20具备筒状的管状柱塞21、筒状的凸缘芯22、以及弹簧23,管状柱塞21连结于旋钮10的轴向后侧,且其至少一端部形成开口;凸缘芯22被收纳于管状柱塞21内,且设置为相对于管状柱塞21能够在轴向上进行滑动;弹簧23相对于凸缘芯22,在轴向上对管状柱塞21施力,在凸缘芯22的外周面以及管状柱塞21的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槽G,在另一方设置有在槽G内移动的肋部R,槽G以及肋部R分别沿轴向延伸,当旋钮10位于前方位置时,凸缘芯22的肋部R的倾斜面Rb抵接于管状柱塞21的槽G的倾斜面G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操作机构以及操作机构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操作机构以及操作机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例如加热烹调器具等中,已知有一种操作旋钮装置,其中,使配置于操作面板的开口部内的旋钮构成为通过推-推(push-push)式机构而自如地从操作面板压入以及突出。在不使用热源时压入旋钮,在使用热源时使旋钮突出并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可以调节火力。作为公开了具备上述推-推式机构的操作旋钮装置的文献,例如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操作旋钮装置中,使弹簧位于操作按钮4(以下,称为操作筒部4)与固定部件5之间,并使操作筒部4构成为相对于固定部件5而进退自如。详细而言,如果从操作筒部4以及与之连结的旋钮4a的前表面与操作面板2的前表面大致形成同一平面的后退位置(专利文献1的图2)开始按压旋钮4a,则设置于推-推式机构的凸轮槽的第1卡定部A与工作销7a的卡合将被解除,工作销7a将沿凸轮槽移动并形成为与第2卡定部B卡合的状态(专利文献1的图3),由此将旋钮4a切换至从操作面板2突出的前进位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18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操作旋钮装置中,在相对于固定部件5的配置有工作销7a的一侧隔着中央轴的相反侧,在固定部件5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长槽8,并且在操作筒部4设置有与该长槽8卡合的卡定销9(专利文献1的图2以及图3)。根据专利文献1,在操作筒部4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时,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卡定销9卡合于沿轴向延伸的长槽8的一端侧,从而可以抑制操作筒部4与固定部件5的分离。然而,通过专利文献1记载的卡定销9与长槽8的卡合,虽然可以固定操作筒部4的轴向的移动,但存在操作筒部4以及与之连结的旋钮4a相对于固定部件5会产生松动的问题。为了抑制上述松动,例如,也存在以下构思,即,在专利文献1的固定部件5处设置沿其外周面的轴向延伸的肋部(rib),并在操作筒部4的内周面形成以使该肋部可滑动的方式引导该肋部的凹部。根据这一结构,肋部被沿着形成于操作筒部的内周面的凹部内而引导,通过推-推式机构,可以使操作筒部以及与之连结的旋钮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松动。然而,即使设置这样的肋部和凹部,在制造上也需要在两者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因此,尤其是在旋钮的前表面移动至从操作面板突出的前进位置时(即,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的状态时),操作筒部以及旋钮可能会由于该间隙而产生松动。根据松动的程度不同,会进一步发生在动作时与操作面板之间的间隙部分消失并摩擦而产生声音这样的问题,并且制造上的成品率也可能会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成品率的前提下,可以抑制当操作部的前表面移动至从操作面板突出的位置时的操作部的松动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为能够在后方位置与前方位置之间进行变位的操作装置所具备的操作机构,在上述后方位置,在前表面具有开口的操作面板与操作部的前表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在上述前方位置,上述操作部通过上述开口并且比上述操作面板更向前侧突出,上述操作机构具备:筒状的第1壳体部、筒状的第2壳体部以及弹性部件,上述第1壳体部连结于上述操作部的轴向后侧,且其至少一端部形成开口;上述第2壳体部被收纳于上述第1壳体部内,且设置为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部能够在轴向上进行滑动;上述弹性部件相对于上述第2壳体部,在轴向上对上述第1壳体部施力,在上述第2壳体部的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壳体部的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凹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在该凹部内移动的凸部,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凸部分别沿轴向延伸,上述凸部以及上述凹部分别具有倾斜面,随着朝向轴向前侧,上述倾斜面在相对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大,当上述操作部位于上述前方位置时,上述凸部的上述倾斜面抵接于上述凹部的上述倾斜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操作部(旋钮)位于前方位置时,第2壳体部的凸部的倾斜面抵接于第1壳体部的凹部的倾斜面,因此,可以抑制两者(第1壳体部以及第2壳体部)之间的松动。通过抑制松动,在转动操作部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操作感觉,并且可以防止作为操作装置的高级感受损。此外,当操作部位于前方位置时,凸部的倾斜面与凹部的倾斜面相抵接,由此可以抑制操作部从后方位置移动至前方位置时的操作部的分离(换言之,第1壳体部相对于第2壳体部的分离)。其结果是,可以并入具有更大的弹性系数的弹性部件,因此,可以加重按压操作部时的操作感觉,从而可以谋求操作感觉的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在不降低成品率的前提下,能够抑制当操作部的前表面移动至从操作面板突出的位置时的操作部的松动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搭载于加热烹调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图2为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所包含的操作旋钮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显示图4的IV-IV剖面的剖视图。图6为从盖部件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的图。图7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显示图7的管状柱塞(pipeplunger)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为从图8的A方向观察的管状柱塞的侧视图。图10为显示图9的V-V剖面的剖视图。图11为显示图7的凸缘芯(flangecore)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为从图11的C方向观察的凸缘芯的侧视图。图13为从图11的D方向观察的凸缘芯的侧视图。图14为用于说明操作部的后方位置以及前方位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为变形例涉及的操作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以图2和图3中所示的方位为准。在各图中,附有相同符号的部件具有相同或同样的结构。图1为显示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机构搭载于加热烹调器上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图2为显示操作旋钮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加热烹调器100的前表面具备操作面板110。在该操作面板110上设有多个用于插入操作旋钮装置1的开口110a。操作旋钮装置1的旋钮10(操作部)配置于开口110a的内侧。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通过也被称为推-推式机构的两次按压卡合脱离机构,将旋钮10安装为自如地从操作面板110压入以及突出。在不使用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00时,可以通过推(push)操作将旋钮10从操作面板110压入,在使用加热烹调器100时,可以通过推操作使旋钮10突出,然后通过旋转操作来调整火力。应予说明,在图1中,显示了将操作旋钮装置1搭载于加热烹调器100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这个例子,也可以将操作旋钮装置1适当搭载于例如燃气设备、微波炉等其他的装置。如图2所示,在旋钮10与连结于编码器40的转动式的操作轴40a之间配置有包含于推-推式机构的管状柱塞21以及凸缘芯2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机构,其为能够在后方位置与前方位置之间进行变位的操作装置所具备的操作机构,在所述后方位置,在前表面具有开口的操作面板与操作部的前表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在所述前方位置,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开口并且比所述操作面板更向前侧突出,/n所述操作机构具备:/n筒状的第1壳体部,所述第1壳体部连结于所述操作部的轴向后侧,且其至少一端部形成开口;/n筒状的第2壳体部,所述第2壳体部被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部内,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部能够在轴向上进行滑动;以及/n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部,在轴向上对所述第1壳体部施力,/n在所述第2壳体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1壳体部的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凹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在该凹部内移动的凸部,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凸部分别沿轴向延伸,/n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分别具有倾斜面,随着朝向轴向前侧,所述倾斜面在相对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大,/n当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前方位置时,所述凸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倾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6 JP 2018-0582021.一种操作机构,其为能够在后方位置与前方位置之间进行变位的操作装置所具备的操作机构,在所述后方位置,在前表面具有开口的操作面板与操作部的前表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在所述前方位置,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开口并且比所述操作面板更向前侧突出,
所述操作机构具备:
筒状的第1壳体部,所述第1壳体部连结于所述操作部的轴向后侧,且其至少一端部形成开口;
筒状的第2壳体部,所述第2壳体部被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部内,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部能够在轴向上进行滑动;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部,在轴向上对所述第1壳体部施力,
在所述第2壳体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1壳体部的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凹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在该凹部内移动的凸部,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凸部分别沿轴向延伸,
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分别具有倾斜面,随着朝向轴向前侧,所述倾斜面在相对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大,
当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前方位置时,所述凸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倾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部的内周面,
所述凸部从所述第2壳体部的外周面突出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中,
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凸部分别在所述第1壳体部以及所述第2壳体部的圆周方向上隔开指定间隔地设于至少三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其中,
所述凸部的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部的轴线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彩人越和也山冈匡太
申请(专利权)人:尼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