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像机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41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2);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JD)的方向移动的板簧(6);由透镜保持部件(2)保持的线圈(3);以及与线圈(3)对置的磁铁(5)。板簧(6)包含: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侧的上侧板簧(16);以及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侧的下侧板簧(26)。上侧板簧(16)将透镜保持部件(2)与壳体(4)用2个弹性臂部(16g)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像机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搭载于带照相机的便携设备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透镜驱动装置的照像机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含: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线圈,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以及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将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的方向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上侧板簧以及下侧板簧均具备将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相连的4条臂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2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关于上述那样的将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用4条臂部相连的结构,需要用于收容这4条臂部的空间。因此,成为透镜保持部件的小型化的障碍。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固定侧部件;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的方向移动;线圈,由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保持;以及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其中,上述板簧包含:上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侧;以及下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侧,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中的至少一方将上述固定侧部件和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用2个弹性臂部相连。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3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4A是壳体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4B是壳体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右视图。图5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供线圈卷绕的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6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6B是供线圈卷绕的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7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右视图。图8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8B是供线圈卷绕的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9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9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另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0A是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0B是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1A是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1B是下侧板簧的仰视图。图12A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的连接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2B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的连接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3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基体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3B是组装有下侧板簧的基体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3C是埋入于基体部件的金属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4A是在透镜保持部件形成的突出部的左视图。图14B是在透镜保持部件形成的突出部的左视图。图15A是在透镜保持部件形成的突出部的上方立体图。图15B是在透镜保持部件形成的突出部的上方立体图。图16A是突出部的一例的左视图。图16B是突出部的另一例的左视图。图16C是突出部的又一例的左视图。图17是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8是下侧板簧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01进行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从Y2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图3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B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4A是省略了壳体4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与图2A对应。图4B是从X1侧观察的、省略了壳体4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右视图。透镜驱动装置101如图1所示包含:透镜保持部件2,能够保持透镜体(未图示);驱动机构MK,使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透镜体的光轴JD的方向(Z轴方向)移动;板簧6,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JD的方向移动;以及固定侧部件RG,供板簧6固定。透镜体例如是具备至少1片透镜的筒状的透镜筒,且构成为其中心轴线沿着光轴JD的方向。驱动机构MK如图1所示包含:卷绕成八边形环状的线圈3;以及与线圈3对置配置的4个磁铁5。固定侧部件RG包含壳体4和埋入有金属部件7的基体部件18。金属部件7包含实现与外部的电连接的端子7A以及端子7B。板簧6包含: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与壳体4之间的上侧板簧16;以及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与基体部件18之间的下侧板簧26。下侧板簧26包含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壳体4具有:大致矩形筒状的外壁部4A;以及以与外壁部4A的上端(Z1侧的端部)相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平板环状的上表面部4B。外壁部4A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第1侧板部4A1;以及与第1侧板部4A1垂直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2侧板部4A2。透镜驱动装置10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且安装于安装有拍摄元件(未图示)的基板(未图示)之上。基板、透镜驱动装置101、装配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透镜体、以及以与透镜体对置的方式安装于基板的拍摄元件构成照相机模块。线圈3经由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端子7A、端子7B以及基板而与电源连接。因此,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由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形成。若在线圈3流过有电流,则驱动机构MK产生沿着光轴JD的方向的电磁力。透镜驱动装置101利用该电磁力而在拍摄元件的Z1侧(被摄体侧)沿着光轴JD的方向使透镜保持部件2移动。透镜驱动装置101形成为能够朝从拍摄元件离开的方向使透镜保持部件2移动而进行微距拍摄、且形成为能够朝接近拍摄元件的方向使透镜保持部件2移动而进行无限远拍摄。接着,对透镜保持部件2和驱动机构MK进行说明。图5A是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示出在图5A的透镜保持部件2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方立体图。图6A是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6B是示出在图6A的透镜保持部件2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2的俯视图,图7B是从X1侧观察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右视图。图8A是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8B是示出在图8A所示的透镜保持部件2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9A是图8B所示的部分S的放大图,图9B是图6B所示的部分P的放大图。图10A是省略了金属部件7以及基体部件18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10B是进一步省略了下侧板簧26以及透镜保持部件2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保持部件2通过对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制作。具体地说,透镜保持部件2如图5A所示包含:沿着光轴JD的方向形成有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n固定侧部件;/n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n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的方向移动;/n线圈,由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保持;以及/n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n其中,/n上述板簧包含:上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侧;以及下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侧,/n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中的至少一方将上述固定侧部件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用2个弹性臂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3 JP 2018-056826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固定侧部件;
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
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的方向移动;
线圈,由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保持;以及
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
其中,
上述板簧包含:上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侧;以及下侧板簧,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侧,
上述上侧板簧以及上述下侧板簧中的至少一方将上述固定侧部件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用2个弹性臂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弹性臂部具有:与上述固定侧部件相连的第1端部;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相连的第2端部;以及与上述固定侧部件或者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相连的第3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下侧板簧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且被分割成第1弹簧部分和第2弹簧部分,
上述第1弹簧部分与上述线圈的一端电连接,
上述第2弹簧部分与上述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弹性臂部具有:
分支部;
第1臂部,从上述分支部延伸并与上述固定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康大友胜彦奥田伸幸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