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框组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341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其应用。该中框组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金属框体的塑胶体;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块形成相互扣拉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框组件中,金属框体与塑胶体之间的粘合度可以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设于环形侧壁上的拉胶结构适用于轻薄的金属框体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框组件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配件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电子产品的中框结构都采用塑胶体与金属框体相结合的方式,两者之间的粘合度大小会影响产品的防水性能、自身结构强度、使用寿命、以及产品表面处理工序中的阳极氧化吐酸工艺。因此,提升塑胶体与金属框体之间的粘合度对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于提升塑胶体与金属框体之间的粘合度方法包括提升金属表面粗糙度、改善塑胶粒子的粘附性以及在金属框体上设置拉胶结构等。现有的拉胶结构包括平面拉胶结构40(如图7中所示)和凸式拉胶结构50(如图8中所示)两种,平面拉胶结构40适用于金属框体薄壁处,但是通常金属框体41与塑胶体42之间的粘合度弱,不能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凸式拉胶结构50可以显著增强金属框体51与塑胶体52之间的粘合度,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但是也会显著增加金属框体壁的厚度,影响产品天线信号以及增加产品自身重量等。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拉胶结构,以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的同时,又能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框组件,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塑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块形成相互扣拉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组件,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塑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块形成相互扣拉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的第三接合面,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或所述第二接合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三接合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接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炳宏邹暁洪苏业建陈小全周启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