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192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柜,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及电池组件,电池管理模块位于电池组件的侧壁,电池管理模块与电池组件电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储能柜中,由于电池管理模块位于电池组件的侧壁,有效地降低了电池管理模块的安装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而便于操作储能柜,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储能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储能柜。
技术介绍
如图1至图5所示,传统的储能柜包括电池组件02、底座01及电池管理模块03,其中电池组件02为多个,且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电池管理模块03安装在顶端电池组件02的顶端,且与顶端电池组件02电连接。底座01具有短路连接功能,底座01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与底端的电池组件02电连接,顶端电池管理模块03安装有断路器03-1。在组装储能柜时,首先安装最底端的底座01,然后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电池组件02,最后安装顶端的电池管理模块03。普通储能柜不具有对外界其他用电设备充电的功能,功能单一,改装困难,不具有多功能性。同时,由于电池管理模块03位于储能柜的顶部,断路器位于顶部,在堆叠层数超过人体舒适操作高度后,手动控制系统对外输出通断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差。因此,如何提高工作人员操作储能柜的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柜,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储能柜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柜,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壁,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直接电连接;或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间接电连接。优选地,当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间接电连接时,还包括安装在最底端所述电池组件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两端分别与最底端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电连接组件。优选地,所述底座通过热插拔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当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直接电连接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通过热插拔组件或线缆组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安装在所述电池组件上。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组件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槽的卡扣,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侧壁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侧壁贴合。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为多个,所有所述电池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件通过热插拔组件或线缆组件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顶端所述电池组件上方的顶盖,所述顶盖内设有与顶端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的电源转换模块和/或熔丝,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断路器和/或继电器。优选地,在所述顶盖的侧部、顶部或底部预留有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第一正极接线端和第一负极接线端的接口位。优选地,所述顶盖与顶端的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外壳和电芯组件,所述外壳包括顶端开口的下壳体及用于封堵所述下壳体的上盖板,所述电芯组件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腔体内,所述下壳体底端和所述上盖板的顶端一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把手,另一者设有用于容纳相邻所述电池组件上的所述第一把手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底端,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安装于底端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二把手,所述顶盖设有安装顶端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二限位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和与其配合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把手和与其配合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和与其配合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设有向外开口,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U型槽体。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U型槽体侧部开口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相对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上开口的U型滑槽,所述封板滑动设置于所述U型滑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能柜,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组件,电池管理模块位于电池组件的侧壁,电池管理模块与电池组件电连接。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储能柜中,由于电池管理模块位于电池组件的侧壁,有效地降低了电池管理模块的安装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控制电池管理模块,进而便于操控储能柜,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储能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储能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电池管理模块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3为传统的电池组件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4为传统的底座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5为传统的储能柜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能源柜的三维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另一视角的能源柜的三维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能源柜的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组件的三维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管理模块的三维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三维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柜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模块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顶盖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电路连接分布图;第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组件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顶盖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底座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管理模块的电路连接分布图。其中图1-20中:01、底座;02、电池组件;03、电池管理模块;03-1、断路器;1、底座;1-1、第二把手;1-2、第一底座热插拔组件;1-3、第二底座热插拔组件;1-4、第七接线端子;1-5、第八接线端子;1-6、第九接线端子;1-7、第十接线端子;1-8、第十九接线端子;1-9、第二十接线端子;1-10、第二十一接线端子;1-11、第二十二接线端子;2、电池组件;2-1、上盖板;2-2、第一把手;2-3、螺纹紧固件;2-4、短边侧壁;2-5、下壳体;2-6、封板;2-7、长边侧壁;2-8、第一电池热插拔组件;2-9、第二电池热插拔组件;2-10、安装孔;2-11、U型槽体;2-12、U型滑槽;2-13、第一接线端子;2-14、第二接线端子;2-15、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模块(3)和电池组件(2),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位于所述电池组件(2)的侧壁,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模块(3)和电池组件(2),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位于所述电池组件(2)的侧壁,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直接电连接;
或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间接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间接电连接时,还包括安装在最底端所述电池组件(2)下方的底座(1),所述底座(1)内设有两端分别与最底端所述电池组件(2)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电连接的电连接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热插拔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2)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1)与所述电池组件(2)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直接电连接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通过热插拔组件或线缆组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安装在所述电池组件(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拆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与所述电池组件(2)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扣,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3)的侧壁与所述电池组件(2)的侧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2)为多个,所有所述电池组件(2)由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件(2)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件(2)通过热插拔组件或线缆组件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锋余生利董普云职骏涛秦凤代尚方李晓迅杨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