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及电池箱箱体。该电池箱箱体包括下箱体、上盖、防撞隔板以及离散型凸起结构,下箱体由箱壁围成;防撞隔板固定于下箱体内,使用时处于成组电芯和箱壁之间,其朝向对应箱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筋;离散型凸起结构处于相邻凸筋之间。凸筋在遭受外界撞击或挤压后变形,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利用相邻凸筋之间的空白区域设置离散型凸起结构,离散型凸起结构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箱箱体的抗撞击或挤压的能力,防撞隔板、凸筋以及离散型凸起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也能够保证使用这种电池箱箱体的电池箱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箱箱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及电池箱箱体。
技术介绍
电池箱作为一种动力来源,在安装到车辆上时,需要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尤其是车辆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要保证电池箱的正常工作。常见的一种手段是在电池箱内成组电芯的正负输出极位置装配塑性防碰撞保护板,但此种方式具有较多的局限,如:防撞板保护面积较小,一般只能防护正负输出极位置,当电池箱其它方向受到外力冲击产生挤压时,不能有效防护电芯,电芯会出现漏液甚至起火爆炸的情况;塑性防撞板需要依靠专用的模具生产,开模成本较高;塑性防撞板为了具有较好的抗挤压性能,厚度一般较厚,因此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若电池箱空间有限,则无法安装塑性安装板,若在电池箱内预留足够安装空间,则会导致电池包能量密度下降,产品竞争力降低;防撞板只能被动接受外力冲击,依靠自身材料强度来抵抗冲击,当自身材料塑性变形后,防撞能力会下降。针对上述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206225423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和电动汽车。该电池箱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吸能部件和防撞部件,具体的,防撞部件为防撞梁或者由至少两层金属板形成的空心结构或U形槽结构,防撞部件设置在电池箱的最外围,吸能部件设置在防撞部件与箱体之间。防撞部件和吸能部件可以较好的吸收来自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较好地保护电池箱。但上述电池箱仍存在一定弊端:防撞部件与吸能部件均设置在电池箱的外围,且两层金属板形成的空心结构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直接增大了整个电池箱的体积和占用空间,在电池箱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导致了放置在电池箱中的成组电芯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防撞性能好的电池箱箱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电池箱箱体的电池箱,使得使用这种电池箱箱体的电池箱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也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池箱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箱箱体,包括下箱体,其由箱壁围成;上盖;防撞隔板,其固定于下箱体内,使用时处于成组电芯和箱壁之间,其朝向对应箱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筋;离散型凸起结构,其处于相邻凸筋之间。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撞隔板自身的强度使得防撞隔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来自外界的撞击或挤压,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而在防撞隔板上设置的凸筋在遭受外界撞击或挤压后变形,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进一步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为了避免凸筋的强度不够,利用相邻凸筋之间的空白区域设置离散型凸起结构,离散型凸起结构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箱箱体的抗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此外,防撞隔板、凸筋以及离散型凸起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不会挤占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的放置空间,也能够保证使用这种电池箱箱体的电池箱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U形凸筋。通过冲压工艺来形成凸筋,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且U形凸筋为薄壁结构,更易变形吸能。进一步地,所述凸筋沿上下方向延伸。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的凸筋使得防撞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防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更加均匀,以更好的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匀布置。上下方向间隔均匀布置使得防撞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防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更加均匀,以更好的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柱凸。通过冲压工艺来形成柱凸,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的外侧面与凸筋的外侧面平齐。设置平齐使得离散型凸起结构能够与凸筋同时承受外界的撞击或挤压,避免二者不平齐时,离散型凸起结构与凸筋两个中较为靠近箱壁的一个率先经受较大的撞击或挤压而变形。进一步地,防撞隔板的内侧面在使用时用于与成组电芯接触,外侧面的凸筋与对应箱壁接触,以使得防撞隔板夹装在箱壁和成组电芯之间。防撞隔板与成组电芯接触使得防撞隔板布置得更加紧密,在下箱体内占用的空间更小,电池箱能量密度更高。进一步地,下箱体为矩形结构,其前侧面设有成组电芯接线结构,下箱体的左、右箱壁以及后箱壁的相应内侧均设置有所述防撞隔板,防撞隔板依次连接。在不影响下箱体前侧面的成组电芯接线的情况下,多个防撞隔板的设置能够对成组电芯的多个侧面提供保护,进一步保护成组电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池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箱,包括电池箱箱体以及固定安装在电池箱箱体内的成组电芯,电池箱箱体包括下箱体,其由箱壁围成;上盖;防撞隔板,其固定于下箱体内,处于成组电芯和箱壁之间,其朝向对应箱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筋;离散型凸起结构,其处于相邻凸筋之间。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撞隔板自身的强度使得防撞隔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来自外界的撞击或挤压,保护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而在防撞隔板上设置的凸筋在遭受外界撞击或挤压后变形,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进一步保护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为了避免凸筋的强度不够,利用相邻凸筋之间的空白区域设置离散型凸起结构,离散型凸起结构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外界的撞击或挤压能量,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箱的抗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此外,防撞隔板、凸筋以及离散型凸起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不会挤占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的放置空间,也能够保证电池箱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U形凸筋。通过冲压工艺来形成凸筋,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且U形凸筋为薄壁结构,更易变形吸能。进一步地,所述凸筋沿上下方向延伸。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的凸筋使得防撞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防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更加均匀,以更好的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匀布置。上下方向间隔均匀布置使得防撞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防撞击或挤压的能力更加均匀,以更好的保护用于放置在下箱体内的成组电芯。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柱凸。通过冲压工艺来形成柱凸,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的外侧面与凸筋的外侧面平齐。设置平齐使得离散型凸起结构能够与凸筋同时承受外界的撞击或挤压,避免二者不平齐时,离散型凸起结构与凸筋两个中较为靠近箱壁的一个率先经受较大的撞击或挤压而变形。进一步地,防撞隔板的内侧面在使用时用于与成组电芯接触,外侧面的凸筋与对应箱壁接触,以使得防撞隔板夹装在箱壁和成组电芯之间。防撞隔板与成组电芯接触使得防撞隔板布置得更加紧密,在下箱体内占用的空间更小,电池箱的能量密度更高。进一步地,下箱体为矩形结构,其前侧面设有成组电芯接线结构,下箱体的左、右箱壁以及后箱壁的相应内侧均设置有所述防撞隔板,防撞隔板依次连接。在不影响下箱体前侧面的成组电芯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箱体,其由箱壁围成;/n上盖;/n防撞隔板,其固定于下箱体内,使用时处于成组电芯和箱壁之间,其朝向对应箱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筋;/n离散型凸起结构,其处于相邻凸筋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箱体,其由箱壁围成;
上盖;
防撞隔板,其固定于下箱体内,使用时处于成组电芯和箱壁之间,其朝向对应箱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筋;
离散型凸起结构,其处于相邻凸筋之间。
2.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U形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型凸起结构为在防撞隔板上一体冲压形成的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勇军,陈育伟,李师,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