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02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包括:建立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模型,包括: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所述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以热电联产机组作为系统内主要出力机组,以电锅炉作为电热转换装置,并通过外部电网补充能量缺口,建立源侧元件模型;以电池和储热罐分别作为电储能装置和热储能装置,建立储能侧元件模型;建立建筑等效热参数模型运行约束;结合消纳分布式光伏的出力,建立园区电热能量平衡约束;所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多能流园区能源系统的运行耗费最低;初始化模型求解参数,求解源储荷电热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得到调度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在能源生产方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在能源消费方面,建筑作为能源消费主体,需要兼顾经济运行和用户的舒适度需求;在能源的存储与转化方面,合理利用多种储能装置进行调峰是实现园区运行灵活性的重要保证。传统园区的能量管理多采用解列方式的运行,电气、热力系统之间的运行相互独立,其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很差,很难实现系统经济运行;常规的多能流园区的运行规则较为简单,多采用“以电定热”(以供电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发热量的运行方式)、“以热定电”(以供热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发电量的运行方式)、“并网不上网”(并网就是指发出的电要借用电网的网路,不上网就是指这些上到电网的电量只能厂里自己消耗掉,不能向外部的电网输出)等基本的运行模式,对园区内的各类储能元件运行调控粗犷,且未能充分利用园区的各类灵活性资源。另外,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很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建立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模型,包括:/n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n确定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n所述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n以热电联产机组作为系统内主要出力机组,以电锅炉作为电热转换装置,并通过外部电网补充能量缺口,建立源侧元件模型;/n以电池和储热罐分别作为电储能装置和热储能装置,建立储能侧元件模型;/n建立建筑等效热参数模型运行约束;/n结合消纳分布式光伏的出力,建立园区电热能量平衡约束;/n所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多能流园区能源系统的运行耗费最低;/n初始化模型求解参数,求解源储荷电热协同...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电-热耦合的源储荷集成多能流园区运行优化模型,包括:
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确定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所述确定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以热电联产机组作为系统内主要出力机组,以电锅炉作为电热转换装置,并通过外部电网补充能量缺口,建立源侧元件模型;
以电池和储热罐分别作为电储能装置和热储能装置,建立储能侧元件模型;
建立建筑等效热参数模型运行约束;
结合消纳分布式光伏的出力,建立园区电热能量平衡约束;
所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多能流园区能源系统的运行耗费最低;
初始化模型求解参数,求解源储荷电热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得到调度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源侧元件模型包括:
步骤1-1-1-1:建立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约束,表达式如下:












其中,(1)、(2)式中的PCHP(t),QCHP(t)分别表示t时刻的CHP的电出力和热出力;是热电联产机组出力可行域的拐点,ηk(t),k=1,...,N为相应的组合系数;(4)式表示热电联产机组在一个时间间隔内电出力爬坡能力,ΔP分别表示爬坡能力的上下限;
步骤1-1-1-2:建立电锅炉机组运行约束,表达式如下:
QEB(t)=ηEBPEB(t)(5)



式中,QEB(t),PEB(t)分别表示t时刻的产热功率及耗电功率,QEB(t-1)表示t-1时刻的产热功率,ηEB表示电锅炉的电热转换效率,通过消耗电能量满足热能量供给,ΔQEB分别表示电锅炉机组热功率爬坡能力的上下限;
步骤1-1-1-3:建立电网运行约束,表达式如下:



式中,Pgrid(t)表示t时刻的电网供电量,在采用并网且上网运行策略下,园区既可以从电网购电,也可以向电网售电,其值为负表示该时刻系统向电网售电,在并网不上网策略下只能从电网购电,所有时刻的取值均恒为非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储能侧元件模型包括:
步骤1-1-2-1:建立电池模型运行约束,表达式如下:






αbc(t)·αbdc(t)=0(10)






其中,(8)式和(9)式表示分别表示电池的充电、放电能力约束,Pbc(t),Pbdc(t)分别表示t时刻电池的充电量和放电量,Pbc分别表示电池充电能力的上下限,Pbdc分别表示电池放电能力的上下限;(10)式表示电池充放电松弛互补约束,αbc(t),αbdc(t)为0-1逻辑变量;(11)式表示的是荷电状态能量平衡约束,Eb(t)表示的是t时刻的电池荷电量,Eb(t-1)为t-1时刻的电池荷电量,γb,ηb分别表示电池荷电的自损耗率以及充放电效率,Δt表示一个时间间隔,Eb分别表示电池容量的上下限;
步骤1-1-2-2:建立储热罐模型运行约束,表达式如下:



Hhst(t)=(1-ηhstl)Hhst(t-1)+Qhst(t)Δt(14)






式中,(13)式表示充能速率约束,Qhst(t)表示t时刻储热罐的充能速率,值为正表示蓄热,为负表示放热;Qhst分别表示储热罐的充能速率的上下限;(14)式表示的是储热状态能量平衡约束,Hhst(t)表示的是t时刻储热罐储热量,Hhst(t-1)表示t-1时刻储热罐储热量,Hhst(t)同时受t-1时刻储热罐储热量Hhst(t-1)以及t时刻的充能结果的影响,ηhstl表示储热罐每个时段的热量自损失率,Δt表示一个时间间隔;(15)式为储热罐储热量一个时间间隔内荷热变化量,(16)式为储热罐的容量约束,ΔHhst表示储热罐荷热变化量的上下限,Hhst表示储热罐容量的上下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等效热参数模型运行约束包括如下表达式:
Qs(t)=cPm(Ts(t)-Tr(t))(17)
cb(Tb(t)-Tb(t-1))=UAb(TAmb(t)-Tb(t-1))Δt+Qs(t)Δt(18)
Tr(t)=(1-Nb)Ts(t)+NbTb(t)(19)









式中,(17)式中Qs(t)表示t时刻热源向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保华沈欣炜范滢刘海天卜令习夏天殷仁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