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激光图像测振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00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激光图像测振仪,包括CPU、激光发射器、摄像头、显示器、键盘、系统电源。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信号,通过迈克尔干涉仪原理构成的光路,使发射的激光束与被测振动面的振动波发生干涉,干涉信号通过反射光路返回到摄像头,摄像头与视频转换电路相连,将干涉光强的变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到CPU,CPU对接收的电信号通过抗干扰算法、信号重构算法、滤波算法、信号变换算法得到检测结果。CPU采用Motorola的龙珠MXL为信号处理核心的电路设计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振仪不同于常规激光测振只能局限于低频(几百赫兹以下)、小幅值(微米级以下)的测振限制,实现了满足常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需求的高频(几千赫兹数量级)、大幅值(毫米数量级)的激光非接触测振,电路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低成本,是一种高性能非接触数字化检测仪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振动的测量器具,更特别的是指一种具有高频(0.01HZ~10KHZ)、大幅度(0.001~20mm)振动参数测量范围的非接触激光测振仪。本仪器采用了对接收的图像信息通过抗干扰算法、信号重构算法、滤波算法、信号变换算法得到检测结果,改变了一般非接触激光测振只能用于低频、小信号测振的局面,可以用来代替一般的常用接触式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仪器,其测量范围完全可以达到使用需要。
技术介绍
测振仪作为振动测试和分析最常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研制和开发非接触、强功能、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非接触智能测振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便携式非接触测振仪,从技术角度而言,考虑硬件的体积、成本、重量等物理因素,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振动信号的非接触传递方式,光学效应是常见的非接触测量方法,但是,由于光学干涉信号的复杂性,以及现代光学和电子器件的局限性,使得一般的激光非接触测振范围非常有限,它们检测的振动频率在几百赫兹以下,振幅范围为微米数量级,因此,常规的振动信号检测始终难以使用激光非接触测量方法,这一领域一直各种接触式测量方法的天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高频、大幅值测量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激光图像测振仪,至少有CPU、显示器、键盘、系统电源,以及通过迈克尔干涉仪原理构成的光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发射器、摄像头,CPU与摄像头和激光发射器连接,所述摄像头采集经光路处理后的振动干涉图像,并将其图像信息输出至CPU的CSI模块,CSI模块对接收的振动干涉图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至CPU配置的存储器,CPU对接收的电信号通过抗干扰算法、信号重构算法、滤波算法、信号变换算法得到检测结果,并将其结果输出至显示器进行显示;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时间、强弱通过CPU控制,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使发射的激光束与被测振动面的振动波发生干涉,干涉信号通过反射光路返回到摄像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姚俊孙晓涛李子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