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满足拍摄远处景象,浅景深而突出主要成像物体,匹配高像素、尺寸小的芯片,各种长焦距的镜头样式应运而生。而现有三片式、四片式和五片式镜头模组体积不易缩减,难以小型化,以及拍摄远处细节成像质量不佳,而且基于相同的芯片,为了获取更高图像清晰度,会增加镜头的总长,从而制约了镜头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可保证系统高质量成像品质的同时,又能实现长焦特性和摄像镜头模组的轻薄化。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区域和近圆周区域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3≤(Y6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n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区域和近圆周区域均为凸面;/n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n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n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n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n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n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3≤(Y62*TL)/(ET6*f)≤10;其中,Y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半径,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E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边缘于光轴方向上的厚度,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区域和近圆周区域均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3≤(Y62*TL)/(ET6*f)≤10;其中,Y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半径,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E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边缘于光轴方向上的厚度,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
所述第三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5≤TL/EPD≤3;
其中,EP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8(°/mm)≤(|AL1S1|+|AL2S1|)/f≤12(°/mm);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有效径内各处具有切面,所述切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相交形成锐角夹角,所述锐角夹角的最大值为AL1S1,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有效径内各处具有切面,所述切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相交形成锐角夹角,所述锐角夹角的最大值为AL1S2。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5(1/mm)≤MVd/f≤10(1/mm);
其中,MV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六片透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妮妮,刘彬彬,李明,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