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74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作物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及方法,该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伸缩杆、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水平布置的第一吊轨以及竖直布置的第二吊轨;第一吊轨滑动安装在拱架上,第二吊轨的上端滑动安装在悬梁上;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第一吊轨上,另一端滑动安装在第二吊轨上;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滑动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上,下端转动安装有朝向圆柱体的相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将目标作物抽象为三维空间中的细长圆柱体,建立了符合真实环境下全目标覆盖的有向感知模型,能够实现监测目标真实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图像采集
,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设施作物智能化生产管理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调节设施内的温、光、水、气、肥等条件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以达到增效减施、高产优质等目的。随着无线多媒体智能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可通过全息立体化方式采集作物特征来判断作物生长状况、生长态势以及病虫害发生等情况,为水肥施用、病虫害诊断、专家指导、生产决策等智能化生产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支撑。现有技术中大多研究将传感器节点和目标节点都位于三维物理世界,却将感知对象抽象为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中的点,没有考虑目标高度、目标自身的遮挡及目标动态变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温室环境下作物密集交错生长变化的植株完整数据监测、覆盖及采集等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图像采集装置无法精确采集作物长势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伸缩杆、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水平布置的第一吊轨以及竖直布置的第二吊轨;/n所述第一吊轨滑动安装在拱架上,所述第二吊轨的上端滑动安装在悬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轨上,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吊轨上;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下端转动安装有朝向圆柱体的相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伸缩杆、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水平布置的第一吊轨以及竖直布置的第二吊轨;
所述第一吊轨滑动安装在拱架上,所述第二吊轨的上端滑动安装在悬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轨上,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吊轨上;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下端转动安装有朝向圆柱体的相机。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仰俯角和基于株高的最佳位置估算模型,获取L和H;
基于L和H调整相机的位置;
若当前行数为偶数行,则采集当前行植株的图像直到相机位于起始点;
若当前行数大于总行数,则已完成遍历所有目标植株;
其中,相机与待测植株的水平距离为L,相机与待测植株的垂直距离为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行数为奇数行,则采集当前行植株的图像直到相机位于终点。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装置的温室作物三维有向感知与细粒度自动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仰俯角和基于株高的最佳位置估算模型,获取L和H;
基于L、H和初始方位角调整相机的初始位置;
多方位采集时,基于预设方位角和移动节点的有向感知多角度覆盖模型计算节点位置,并让相机移动至所述节点位置,采集与预设方位角相对应的植株的图像;
其中,相机与待测植株的水平距离为L,相机与待测植株的垂直距离为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瑞张燕朱华吉孙想顾静秋缪祎晟付成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