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709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换热系统包括若干能源桩,所述能源桩内安装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所述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由毛细管供水管、毛细管回水管及若干毛细管换热管组成,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在能源桩内竖直对称设置,毛细管换热管的中轴线为弧形,若干毛细管换热管并列安装在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上,使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形成笼状结构,毛细管换热管贴合能源桩壁,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进口与毛细管供水管直接连通,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出口与毛细管回水管直接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城市能源需求密集区域应用中所面临的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受地埋管占地面积及初投资影响,传统土壤源热泵系统难以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应用,因此,无法在城市能源需求密集区域应用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能。将换热器与地下结构相结合,形成地下能源结构,一方面可利用建筑本身地下结构作为前端换热,减少了传统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另一方面将二者有机结合可解决传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占地大的问题。将地埋管与地下桩基相结合,使其成为能源地下结构,可解决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城市能源需求密集区域应用中所面临的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的问题。然而,经过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传统内置地埋管换热器的桩基换热密度小,桩基之间距离较大,总体换热量小,无法充分利用浅层地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若干能源桩,所述能源桩内安装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所述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由毛细管供水管、毛细管回水管及若干毛细管换热管组成,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在能源桩内竖直对称设置,毛细管换热管的中轴线为弧形,若干毛细管换热管并列安装在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上,使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形成笼状结构,毛细管换热管贴合能源桩壁,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进口与毛细管供水管直接连通,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出口与毛细管回水管直接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若干能源桩,所述能源桩内安装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所述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由毛细管供水管、毛细管回水管及若干毛细管换热管组成,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在能源桩内竖直对称设置,毛细管换热管的中轴线为弧形,若干毛细管换热管并列安装在毛细管供水管和毛细管回水管上,使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形成笼状结构,毛细管换热管贴合能源桩壁,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进口与毛细管供水管直接连通,每个毛细管换热管的出口与毛细管回水管直接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分水器,所述分水器用于连接供水管路,每个能源桩的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的毛细管供水管通过供水支管连接分水器;
或,包括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用于连接回水管路,每个能源桩的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的毛细管会水管通过回水支管连接集水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能源桩底部由下之上依次设置垫层、素混凝土层、底板,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安装在底板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固定在能源桩的钢筋笼上;
优选的,钢筋笼设置管箍,所述管箍为棒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设置与毛细管换热管配合的凹槽,笼状毛细管式换热器通过管箍与钢筋笼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其特征是,毛细管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过滤装置;
或,毛细管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除污装置。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内置毛细管换热器的地下桩基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包括笼状毛细管换热器下井、灌注混凝土、截桩、各个能源桩的连接;
所述笼状毛细管换热器下井为:将笼状毛细管换热器下放至用于形成能量桩的井中;
所灌注混凝土为:向用于形成能量桩的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永明胡松涛田忠浩刘国丹佟振童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