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5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包括活塞部和运动件,活塞部与运动件的一端接触,活塞部未与运动件接触的一侧、以及运动件未与活塞部接触的一端都与弹簧件连接压紧,活塞部内部轴向贯通并形成通道,且压紧状态下,运动件与该通道相抵并使得该通道关闭,其中,还包括固定设置并环设运动件的座体,当流体从输入端通入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一并朝向活塞部一侧的运动,流体从输出端输出,直至运动件被座体限位;当输出端压力增大时,活塞部与所述运动件分离,流体经过通道后从阀腔的排口流出,则活塞部重新与所述运动件接触,从而在改进减压输出结构的同时,使得减压输出结构和运用该减压输出结构的减压阀实现溢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动阀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
技术介绍
减压阀是一种将进口压力降低至所需的出口压力,并使得介质以出口压力稳定输出的阀门。具体来说,其是通过改变节流面积,控制介质的流速,实现压力损失的一种节流元件;并且进一步地,减压阀还可以通过调节控制,使得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平衡,最终保持恒定的阀后压力输出。轨道交通为方便气路布置、优化空间利用率及提高方便维修性,常选用集成模块对阀类产品进行集成实现功能集成化。而减压阀为集成板必需品。例如,在现有技术下的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采用的膜片式减压阀中,由于轨道车辆耗气量大,从而减压阀通常于车辆行驶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该状态中,该减压阀上选用的膜片结构会随着其阀体内的弹簧座上下运动而相应运动,并与阀体的阀口反复贴合后又松开。该过程中,由于轨道车辆减压阀的工作频率较大,则膜片结构在反复上下拉车过程中以出现破损现象;非工作状态下,则前述减压阀的所述膜片如若在非工作状态下与阀口长期贴合,又容易与阀口产生黏连,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该结构设置于减压阀阀腔内,包括至少一输入端和至少一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溢流减压结构包括活塞部和运动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的一端接触,所述活塞部未与运动件接触的一侧、以及所述运动件未与活塞部接触的一端都分别与弹簧件连接压紧,所述活塞部内部轴向贯通并形成通道,且压紧状态下,所述运动件与该通道相抵并使得该通道关闭,其中,/n还包括固定设置并环设所述运动件的座体,当流体从所述输入端通入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一并朝向所述活塞部一侧的运动,流体从输出端输出,直至所述运动件被所述座体限位;当所述输出端压力增大时,所述活塞部与所述运动件分离,流体经过所述通道后从所述阀腔的排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该结构设置于减压阀阀腔内,包括至少一输入端和至少一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溢流减压结构包括活塞部和运动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的一端接触,所述活塞部未与运动件接触的一侧、以及所述运动件未与活塞部接触的一端都分别与弹簧件连接压紧,所述活塞部内部轴向贯通并形成通道,且压紧状态下,所述运动件与该通道相抵并使得该通道关闭,其中,
还包括固定设置并环设所述运动件的座体,当流体从所述输入端通入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一并朝向所述活塞部一侧的运动,流体从输出端输出,直至所述运动件被所述座体限位;当所述输出端压力增大时,所述活塞部与所述运动件分离,流体经过所述通道后从所述阀腔的排口流出,则所述活塞部重新与所述运动件接触。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板接式溢流减压阀,包括至少一输入口和至少一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包括中空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连接,并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形成阀腔,所述阀腔内包括相互贴合的顶杆件和活塞件,其中,
所述顶杆件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内,其底部与第一弹簧件接触压紧,其顶部与所述活塞件的底部接触;
所述活塞件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接位置,其未与所述顶杆件接触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阀体内的第二弹簧件贴合;
所述第一阀体内还设置有绕设所述顶杆件的阀门座,则所述顶杆件朝向所述第二阀体方向的运动被所述阀门座限位,
当所述输入口通气时,所述顶杆件和所述活塞件在气压力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二阀体的方向运动,拉升所述第一弹簧件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件,直至所述顶杆件被所述阀门座限位,所述输出口减压输出;当所述输出口压力增大,则所述活塞件与顶杆件分离,气体从贯穿所述活塞件的通道内经过,最终从所述第二阀体的排气口排出,则所述活塞件重新与顶杆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接式溢流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件包括顶杆和与所述顶杆连接的硫化组件,其中,
所述顶杆与所述活塞件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衍飞徐步都赵宏宇牟振宇张仕锡裴洋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